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棍棒教育”可怕,“习以为常”更可怕

2015-12-17 11:40:54 徐甫祥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12月9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东关小学一年级7岁的艾军(化名),因一道数学题没做出来,双腿被老师打得红肿。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学校校长称“这种事很多,就不要过问了!”(12月16日《华商报》)

一个七岁娃,在学校被老师当堂打肿双腿,在公众眼中,这无疑又是一起“差生”专享的“棍棒教育”。然而,小艾军却数学成绩很好,曾考过99的高分。这次“挨打”,只为最近的一次考试仅得了60来分,又咋也做不出黑板上的一道数学演算题。

或许,正如老师所说,是看这孩子成绩下降突然,一时气急,才出此重手的。事后,老师又是电话致歉,又是上门看望,愈发让人相信此事缘于“恨铁不成钢”,仅是一个孤例。

不过,该校校长随后对记者直言“这种事很多,你就不要过问了”,却让人们疑窦顿生。也许,这才是不经意间吐真言。笔者以为,若小艾军被打并非该校“常态”,而实为罕见,校长必然震怒,何以如此“习以为常”?况且,身为一校之长,当着记者,应该不会信口胡言,因而相信此话当真。

联想到这位教师对一位优等生的一时成绩退步都不能容忍,那对一应差生,还不得上演“全武行”?当然,即便相信校长所言“这种事很多“,但也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但若查实该教师的“棍棒教育”为“家常便饭”,那么,她的电话致歉、登门看望以及“恨铁不成钢”的表述,就无非是应对舆论压力的一种“表演”罢了。

“棍棒教育”作为一种封建遗毒,在古时的私塾尤其常见,那教书先生手中的板尺,既是教具,更是械具,常使学生望而生畏。“黄荆条子出好人”,或许就是“棍棒教育”的理念所在。尽管过去的时代早已不复返,但其“阴魂不散”,仍在一些学校“时隐时现”:诸如什么棍戳后背、针刺屁股、扇耳光等体罚现象不时见诸报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这位七岁娃被老师当堂打肿双腿,无非是“棍棒教育”的再一次“现身”罢了。

显然,“棍棒教育”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更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黄荆条子”打在孩子们身上,而挫伤的则是他们稚嫩的心灵。因而,对这位“发棍威”的教师,以及那位让记者“不要过问”的校长,都应该查一查:若偶尔“犯浑”,自当“三省吾身”;若屡屡“犯戒”,则要掂量掂量他们是否还有“教书育人”的资格?

尤其应该认认真真核实一下:校长所说“这种事很多”是真是假?是信口“开黄腔”?还是有感而发?若果真“很多”,不妨追根究底,让其大白于天下。这样做,既是惩前毖后,更为警醒众人。因为,“棍棒教育”可怕,“习以为常”更可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