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今年10岁,在浙江新昌县澄潭镇东旺小学上学。11月15日下午3点多放学后,小芳和同学们站在路边,和往常一样等中巴车。“你要回家吗?叔叔的车带你回家!”一个陌生叔叔出现在小芳面前。小芳没有犹豫便坐上了那人的摩托车。而这是个人贩子。警方发动全城市民做了一件事——朋友圈刷屏。很快,拐走小芳的人贩子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自己的图像,迫于压力他将女孩放走了。(1月17日《钱江晚报》) 警方将人贩子骗走小芳的视频截图进行了曝光,发动朋友圈用刷屏的形式寻找人贩子。这一招还真灵,短短时间就连人贩子也看到了自己。迫于压力人贩子将女孩释放了。警方也依据这个线索将人贩子抓获了。这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过,“朋友圈逼人贩子”也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人们的热情。市民都按照警方号召进行了转发,这说明好人总比坏人多。不过,不是每一个人贩子都会迫于压力,就能乖乖释放孩子的。这个人贩子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做贼心虚,他总感到朋友圈里的截图“能被熟人认出来”。而实际上视频并不算清晰。这种情况下,不会是每一个人贩子都会害怕,反而会打草惊蛇,甚至是为了躲避法律制裁,而破釜沉舟。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了很多类似的案件,却收获的是截然相反的悲惨结局。去年,有一起“全城寻婴”事件,当时警方就是通过媒体曝光了偷婴儿的车辆信息,发动市民拦截这部汽车。结果,犯罪嫌疑人在巨大压力下将孩子杀害了,等警方追踪到汽车,发现的只是孩子冰凉的尸体。对于一些还算理智的犯罪嫌疑人来说,他们或许能有正确选择,可是对于一些已经胆大妄为到了极点的,对于已经失去理智的,这种压力或许就是一把寒冷的刀子,刺到了人贩子的身上,也刺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 预防被儿童拐卖和盗窃婴儿案件,需要做的是堵上漏洞。单就这起案件来看,小芳的被骗走是如此简单?为何孩子连最起码的警惕心都没有了?前段时间,珠海市搞了一个测试,让执法人员冒充“好叔叔”到幼儿园用零食、妈妈让我带你回家的理由去“骗孩子”,结果100个孩子有70多个被骗走了。孩子为何分不清谁是狼外婆?这说明防骗教育是缺位的。 比如一些在医院里冒充护士偷窃婴儿的行为,这不也说明安全防范是有漏洞的吗?还有一个就是,孩子放学的时间,小芳放学的时候才下午3点30分,这个时候家长如何接孩子?减轻学习负担之后,学校放学的时间提前了,该如何与家长的时间对接?这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警方的破案来说,笔者认为不能过度依赖“朋友圈倒逼”,有的时候在掌握了清晰的线索之后,悄悄破案、出其不意,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朋友圈逼人贩子”是一把双刃剑,这一做法需要商榷。万一遇到狗急跳墙的人贩子或许就把孩子逼到了更危险的境地了。 |
相关阅读:
- [ 12-14]对拐卖假报警要有铁腕真追责
- [ 09-21]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当“人财两空”
- [ 08-25]该给“四川省公安厅督办拐卖案件”点赞
- [ 08-17]让孩子不再留守,纾解拐卖之痛
- [ 08-04]想到了被拐卖的堂姑堂姐们
- [ 07-31]最美乡村教师不该承受被拐卖的“二次伤害”
- [ 07-30]“感动河北”背后的拐卖案为何烂尾
- [ 07-30]拐卖妇女哪儿来的“正能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