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用牙咬开火腿肠放到炒饭中,厨师将手指伸进锅里沾汤汁尝味道,员工协助黑作坊入驻平台……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日前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连续发声,并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如今半个月过去,饿了么果真“改了么”?近日,记者多路暗访发现,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等行为仍大量存在于“饿了么”平台。(3月28日《北京晨报》) 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而实际上,一些网络外卖平台审核不严的情况比比皆是,致使无证餐饮商户在平台上一路绿灯。“饿了么”只是不幸被曝光的平台之一。 舌尖安全事关人的健康,来不得半点含糊。网络外卖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隐患。兴利除弊之道,在于立规矩,精管理。 一只巴掌拍不响。网络外卖的质量保证,一方面是餐饮商户的资质管理,另一方面是接入平台的规范运作。对餐饮商户设置的资质门槛,是许可证制度。通过颁发许可证,可以将不达标的餐饮商户拒之门外。 而对第三方平台,却缺乏法律法规层面的规制。以笔者之见,对第三方平台,不能仅限于曝光和舆论谴责,应探索推行黑名单制度。如果平台为了拉生意,逃避政府部门监管,来个萝卜快了不洗泥,随意接入无证商户,或给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肯定无法保证网络外卖的舌尖安全。因此,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实行黑名单制度十分必要。 在央视“3·15”晚会曝光之后,半个月过去了,北京晨报记者调查仍发现,不少“饿了么”商家上传的实景照片与店名“错位”严重,甚至根本不是一家。如“烧烤工坊金牌外卖”店上传照片显示字样仅有“烧烤吧”,“如意土豆粉(沙子口店)”的照片却是“云南过桥米线”。 还有个别商家涉嫌盗图,甚至有四家餐厅共用一张照片的情况。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等行为仍大量存在。这说明,“饿了么”在餐饮商户入驻的把关上,并未尽心。 第三方平台作为促成交易的行户,因从消费者那里拿有佣金,并非无偿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如果向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就等于骗销诱销。这不仅是商业道德问题,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用黑名单反制不端平台,直至罚出局,终生禁营,是保障网络外卖安全的重要屏障。 |
相关阅读:
- [ 03-17]多吃“监管粮”才不会“饿了么”
- [ 03-17]“饿了么”警示监管升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