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首个网约车司机新标问世得益大数据

2016-07-13 07:54:21 朱永华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一直模糊不定,导致不少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进入该行业,这种状况即将发生改变。1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滴滴出行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首次明确网约车驾驶人员资格审查的“负面清单”,有重大、暴力和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交通安全违法等三大类违法犯罪记录以及精神病的人员,都将被一票否决、禁止进入移动出行平台。

尽管这项网约车司机入门“新标”只是滴滴出行的企业规定,对其他网约车企业不具有约束作用,但显而易见,作为时下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企业,这项“新标”无疑具有示范和借鉴价值,甚至不排除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内容的可能。而标准中规定将三大类违法犯罪记录以及精神病的人员排除于网约车司机准入门槛之外,虽然涉嫌用工“歧视”,但严格意义上却不违法,从维护企业正常次序和保障乘客安全的角度来衡量,这样的限制性企业标准,是一项务实和值得称道的。

滴滴出行能够推出这样的标准并且可以照章履行,主要得益于“大数据”的运用。据报道,滴滴出行是目前业内唯一一家与国家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并共同进行犯罪记录筛查的出行平台。能与公安机关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毒品犯罪嫌疑人员数据库、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时全面查询比对,只要司机或车主存在“新标”规定限制入门的范围,就能被自动筛除。同时,司机和车主在注册滴滴账户时,需要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信息,只有三证信息全部真实有效才能成功注册。这样就能从源头上消除“三类人员”和精神病患者成为网约车司机的可能。

自从网约车行业诞生之后,在给人们带来时尚便利体验的同时,也对网约车司机鱼龙混杂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存在担忧,尤其几起女乘客受到侵害的案例被报道之后,公众对网约车司机低门槛准入一直怀有疑虑。同样,作为网约车企业,存在这样的不安全因素,不但会形象大损,更会直接影响其健康发展。实际上不仅仅滴滴出行在探索提高司机准入的门槛标准,其他企业出于自身发展考虑,也在逐步提高司机准入门槛。但由于缺乏官方大数据的平台支撑,这些企业要实现像滴滴出行一样的筛除方式或借鉴参照滴滴出行的标准,恐怕还很难做到。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数据无疑也是一种财富,相比起企业采集的信息数据,政府系统中采集的数据无疑更大更全,每个公民的各种信息数据包括犯罪记录等,在政府信息库中几乎都有记录。如何不让这些信息“沉睡”,在制度保障之下让其充分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服务,非常值得相关部门去思考和探索。“大数据”其实不在于大而在于用。以滴滴出行为例,如果没有与相关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进行数据合作,要将这“三类人员”或精神病患者排除于门槛之外,就不得不要求注册司机到公安部门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等,很多本可以通过官方大数据获得的信息,因为没有合作关系,便不得不劳烦群众去开各种各样的奇葩证明。滴滴出行能够推出这项司机准入门槛“新标”,最大的看点不在于条款内容,而是在大数据的运用。

首个网约车司机新标准发布,得益于大数据被“唤醒”,也因为没有彻底“清醒”,对于滴滴出行之外其他同类企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使想作为借鉴和参照,也会面临诸多障碍和困难。但是,为了企业尤其是乘客的安全利益,网约车企业又必须对司机的准入条件进行必要的限制,因此在笔者看来,掌握大数据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在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唤醒”大数据,使其更充分地为相关行业提供服务,以更适应和促进时代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