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道德绑架”,也要防“道德散架”
2016-08-22 18:53: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道德绑架源于道德“洁癖” 为何会产生道德绑架呢?仔细分析,原因其实在于一些人的道德认知出现偏差,忽略了道德评价的合理性前提,漠视了他人权利的存在。面对周边的行为和现象,一些人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给予评价和批判。那么,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自己的道德是否高尚,则完全被忽略不计。在其心中,对于除却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其都患有道德“洁癖”,认为他人应该成为理想化的“圣人”。更有甚者,在道德“洁癖”的病症面前,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以法律规则来压制和约束道德举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一些患有道德“洁癖”的人来说,往往将道德的大棒挥向他人,却没有对自己给予严厉的道德要求。假如,用高标准的道德准则评判他人,首先自己应该以身作则,才能有“资格”评价他人的行为。不过,即便可以评价,但也无权要求他人在道德领域内如何做、怎么做。道德不同于法律,公民个人的道德行为出于自愿,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和责任。不管他人在道德领域内如何从事个人行为,旁观者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用强制性的规则衡量道德的走向。 应该说,对于个人来说,不能患有道德“洁癖”,应理智客观的区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假如,秉持道德“洁癖”,必然会对他人的道德举止指手划脚,对于他人的权益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如此,表面上看似是一种正义的举动,但实际上,却是对道德文明的严重亵渎。 [详细] 不过,也要辩证看待“拒绝道德绑架”的两面性 拒绝道德绑架,坚持内心的坦然,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从另一个面看,有时候,这种过度的彰显自我利益会伤害道德。换句话说,道德绑架看似非正义,但倘若真的完全抛弃,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一旦整个社会缺乏适度的道德绑架,或将失去捍卫道德的原始动力。一些人就是对站在身旁颤颤巍巍的老人熟视无睹,对身处险境者没有同情心,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倘若周围人再不提醒、不谴责,没有形成舆论压力,那么,维系原始道德的力量将失衡,还有多少人能自觉地呵护道德呢? 拒绝道德绑架绝不应一呼百应。是否拒绝道德绑架,这不是一个对立性的问题,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一分为二地区别对待。不因拒绝道德绑架而放弃向善的愿意,也不因隐忍道德绑架而放弃自我原则,才能活出洒脱的自己,才能以个人微弱的力量维系公共道德的存在。 [详细] |
相关阅读:
- [ 08-22]辩证看待“拒绝道德绑架”的两面性
- [ 08-16]用好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正能量
- [ 06-30]谁敢批评学生 谁惯坏了孩子
- [ 06-28]让“好人精神”直抵人心
- [ 06-24]别急着对马云们挥舞道德的大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