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公开课不愁上座率和热度——如果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搞清楚某个或者某几个法律概念、专业术语、具体罪名等,越来越多人知法懂法,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法治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新的焦点案件,舆情跑偏的概率也会降低——这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最近,两起案件相继成为舆论焦点,一个是山东聊城的“辱母杀人案”,另一个是四川泸县“中学生死亡事件”。二者都引发了不少争论和质疑,后者在传播过程中还出现诸如“死者系被同学打死”“打人者系地方领导子女”“当地给群众发封口费”等谣言。4月7日,泸州市委市政府通报“中学生死亡事件”的具体情况,质疑声渐渐平息,此时距事件发生已有一周。4月10日,江宁公安官方微博发布长文“死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详细介绍警方排除他杀需要进行哪些工作和程序、掌握哪些具体证据,似乎是对舆论质疑的事后说明。 为什么谣言往往比真相跑得快?为什么一些人容易相信谣言?从焦点案件的舆情中,我们能否总结出一些教训和经验? 很多焦点事件、案件,舆论并非一下子沸腾的,多有一个短暂的累积过程。这有点像打仗占山头,一方没努力往制高点上冲,另一方就可能把握时机,顺势而上。热点事件中舆论之所以容易被带偏,很大程度上是真相不明、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中学生死亡事件”后的第二天,当地只给出了“排除他杀”的简单回应,被公众看来有些敷衍,也给了造谣者可乘之机。等到4月7日,官方给出8000余字的情况通报,包括调查走访情况、现场勘验和尸表检验情况等,舆论才归于宁静。这说明只有充分、翔实的证据和理由才有说服力。 由于法律有专业性,所以具体到个案,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认知可能会停留于对表象的判断,容易出现误解、误会。比如,中学生赵某后背大面积的深紫色痕迹,一般人可能误会是被殴打的淤青之类,实际上是尸斑,因死亡方式不同、尸体接触地面的位置不同,尸斑的位置和状态也不同,这是法医学上的常识。但公检法机关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或者要求所有人都具备这种法医知识,从而能作出理性判断,而应在人们可能产生误解、误会的第一时间给出权威解释和信息。 随着传播手段的多元和快捷,不少事件、案件会迅速成为舆情热点和焦点,正确的处理姿态不是回避、躲闪,而是顺势把它打造成普法窗口。比如,人们对“辱母杀人案”行凶者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有疑问,相关部门不妨就把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有哪些、什么是防卫过当、哪些暴力犯罪即便防卫过当也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等解释清楚;人们对中学生是自杀还是他杀有疑问,相关部门就不妨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介绍一下,现场勘验到底发现了哪些线索,是怎么还原事件轨迹的,高坠伤有哪些特点等——事实上,四川警方负责勘验的警察是吊着绳索从中学生赵某坠落的五楼摸下去勘验的,还走访调查了上百人。如果专业人士明明做了这些工作,只是没说而被误解为敷衍、不负责,岂非冤枉? 焦点案件不是洪水猛兽,公众质疑也不都是无缘由的。不排除有些人别有用心制造谣言、混淆视听,但如果处理得好,相关部门完全可以把焦点案件开成法治公开课,及时做普法和释法的工作。这既有利于眼前纠纷的化解,更有利于今后法治的进步。这种公开课不愁上座率和热度——试想,如果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搞清楚某个或者某几个法律概念、专业术语、具体罪名等,越来越多人知法懂法,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法治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新的焦点案件,舆情跑偏的概率也会降低——这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相反,如果遮遮掩掩、反应迟钝,只会加剧和激化矛盾,让法治受伤,让司法的公信力降低。 |
相关阅读:
- [ 04-12]彰显法治精神与实践特色
- [ 04-11]法治的美德在于分寸感
- [ 04-07]制止游客翻墙 先筑法治之墙
- [ 04-01]重视基层法治的全过程监督
- [ 03-30]催债江湖要有法治规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