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当飞行员,是柳艳兵和易政勇的一个梦想。昨天,国家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表示:只要他们参加该中心的招录考试,身体测试通过,就有望公派赴美参加直升机飞行训练,成为我国第一批救援直升机飞行员。另据记者了解,“夺刀少年”柳艳兵家的《革命烈士证明》显示,柳艳兵曾祖父柳龙一是革命烈士。在当地,柳家人的优良品德颇受赞誉。(南方都市报6月12日)

“夺刀少年” 柳艳兵和易政勇是悲催的。由于高考前几天在所乘公交车上勇敢与歹徒搏斗,被砍伤重无缘今年的正常高考。虽然无缘高考,单他们却得了道德高考最高分。

“夺刀少年” 柳艳兵和易政勇又是幸运的。在他们的英勇事迹见诸报端后,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而且教育部也破天荒的表示要在他们身体康复以后单独为他们组织高考。失而复得的高考权利,是对“夺刀少年”行为的最大鼓舞,也是对正义的最大肯定和弘扬。

“夺刀少年”的幸运由此接二连三。截至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在内的10多所高校与柳艳兵、易政勇所在的宜春三中或他们的家长联系,表示将按招考政策招录他们。

这其间,身在医院的柳艳兵、易政勇也没有闲着。他们需要面对新闻媒体,需要一波又一波的接受记者采访,需要一遍又一遍谈感受、想法和被拍照。从事发到现在,已近过去十多天了,相信柳艳兵、易政勇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和安静的调养。被“连累”的家属,同样也需要休息。

如果说,此前媒体热情的“采访式”打扰,以及对有关部门的表态和有关高校伸出的橄榄枝进行宣传报道,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家对“夺刀少年”英雄的爱慕,是对“夺刀少年”事迹的肯定,也是对社会正义弘扬的必须,未尝不可,那么发展到现在连柳艳兵的曾祖父、祖父的老底都翻出来,便有不把柳家信息全部挖出来誓不罢休的味道,有些变味了。

柳艳兵、易政勇见义勇为负伤无缘正常高考后,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感到遗憾。而后教育部表态待他俩身体恢复后,会为他们单独组织高考,社会又一致拍手叫好,称这是皆大欢喜的安排、史无前例的特别关怀。需要提醒的是,这体现了社会对“夺刀少年”的肯定和他们能否参与今年高考的在乎。

现在,对柳艳兵、易政勇而言,要想尽快顺利参加特别高考,就是要平息静气的修养,以便尽快恢复伤势,平静心情;而对他们的家人来说,也需要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专心照顾这两个孩子,使他们不仅尽快恢复身体的肉伤,更平复心灵的刺激,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单独高考”。无疑,这需要的是没有任何形式的打扰,包括没有各种新闻媒体和记者不断无底线挖掘式的新闻采访报道!

爱“夺刀少年”就别再打扰、消费他们了!毕竟,他们有身心的伤痛急需要疗养和平复,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单独高考”挑战。最起码,相关的媒体同仁,在“夺刀少年”身心回复到参加完“单独高考”这段时间,不要再以任何理由采访他们打扰他们了!

6月8日,“江西夺刀救人考生”事迹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并处于重要位置,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助其圆梦大学。(6月10日 兰州晨报 《清华澳门等高校表示愿录取夺刀少年》)

6月7日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显然无法准时与全国万千考生一同参加人生中的高考,但是其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负伤搏击,拯救乘客的英勇行为却已为祖国为人民提交了另一份优秀的“道德“答卷。由此无数网民朋友认为鉴于“夺刀考生”的英勇事迹应该保送高校,当然也有多所高校表示愿意给予照顾,甚至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提出愿意录取这两名同学为3+2国际本硕连读班新生,并由学院承担他们国内外5年的全部学费。

社会上下对充满对正能量事情的积极关注,对优秀品德的无尚推崇,无疑体现的是社会充满的人情暖意。面对舆论生成的直接录取两位“夺刀考生”的呼吁和部分高校放弃原则的响应,笔者认为这样的行为和做法不妥。这样造成的结果必将是社会公平被舆论绑架。所以认为对于有无必要特例保送还当“三思”。

一思学子机会公平。古有“十年寒窗磨一剑”,而今的高考普遍更是“十二年磨一剑”。为让高等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公正,近些年教育部更是建章立制,撤销和降低了多项加分政策,力保教育机会公平,尽可能避免让那些出身寻常还无条件开发其它技能的学子输在起跑线上。很显然,若是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那样随意直接破格录取“夺刀少年”就是故意破坏艰辛建设的社会公平。其行为虽然合情但不合理更不合规。

二思培养学习成效。一粒优良的种子要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土壤和环境十分重要。如果说夺刀救人是一场道德考试,那么高考更是一场知识与心智与体能相结合的综合考试。以道德考试的优秀替代综合考试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高等教育更是对一个人学识与素质的综合熏陶,倘若学子基础薄弱,的确不适宜高校培养要求,那么多年后大家发现并没有取得高校培养水平相当的结果,大家又如何看?其本人又如何认定自己的高校经历是否值当?很显然,像清华大学这样能够既依据规定适当给予关注,同时设定基本条件,需上重本线且通过学校自主招生程序才予以录用,这种于情于理于规均把握有度的,才是对考生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才是把适合的种子于匹配的土壤环境相结合。。

三思社会长远影响。见义勇为是我们呼唤的社会公德,助人为乐也本就是中华以民族的传统美德。勇斗歹徒,本是正义之人应尽之责,但是我们的当今社会在各种诱惑之下,人与人之间多了份不信任,扶不扶摔倒的老人都成为必须认真思考的事情,那么勇斗歹徒的事迹更将是稀缺,值得我们呼吁。但由此将见义勇为个案的无限放大,为一时之快,向夺刀少年倾斜社会公平,那今后的见义勇为又当如何鼓励?继续牺牲公平,还是就此戛然而止?那些无缘登录媒体接受大家关注,却实实实在在为国为民做出巨大牺牲的人又如何安置?很显然,针对“夺刀少年”教育部安排特殊考场在特定时间下给予补考,才是对社会公平和道德鼓励最合情最合理的把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保送“夺刀少年”务必三思,务必做到合情合理合规 ,如果让舆论绑架了社会公平,那么一件好事或许就变成了坏事。

虽然柳艳兵没能如期坐在考场里答卷,但他实际上已交了另一份答卷。而这份答卷上体现出来的素质,甚至比考分还要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夺刀少年”的事迹传开后,收到了满满的点赞。现在的争议不是该不该给柳艳兵提供救济,而是应该如何进行救济。有一些声音认为,可以单独组织考试,但不应该让其免试入学。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影响公平。

公平是社会的底线,于高考而言更是至关重要。高考能够坚持30多年,也正是因为相对公平;这些年来高考之所以受到一定的质疑,也是因为在一些公平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公平必须维护,但免试录取柳艳兵真的违背高考公平吗?

当我们在柳艳兵身上拿公平说事时,不要忘记高校是有自主招生权的。所谓体育特长生就不讲了,就拿现在的“点招”来说,里面也是黑幕重重。面对这么多的“特殊”“特例”,单在柳艳兵身上拿公平说事,不觉得十分可笑吗?

有人调侃,受此影响,以后大学会办一个“见义勇为班”。但要知道,“路见不平一声吼”并非唱得那么简单。正如有网友所说:你怎么不问问你自己,看到一个人拿着刀行凶,敢不敢冲上去跟他搏斗?夺刀不是拍戏,救人存在风险。而且,柳艳兵的见义勇为发生在高考前夕,是一起小概率事件,一再拿公平说事,显然有些小题大作。

换一个角度看,为柳艳兵提供单独考试的机会,看似是一种公平,实则是另一种不公平。参加高考不是机械应答,不是说平时有多少水平就一定能够考出多少分。最终的考试成绩,既有着一定的运气成分,也受着当时的身心状况影响。柳艳兵经历了这么大的事后,已经不在“高考状态”上,过了那个学习、考试的兴奋点。以柳艳兵现在的身心状况,想要考出好成绩,哪怕是正常发挥,恐怕都很困难。也就是说,现在让柳艳兵单独考试,看似公平,对于他本人来说却是一种不公平。

因此,讲公平更应直接录取柳艳兵。既然现行高考存在“绿色通道”,而且像柳艳兵这样特别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见义勇为只是小概率事件,对现行高考并无多大影响,为何不能破例给其免试录取,以此激励社会正能量呢?

面对歹徒挺身而出的“夺刀少年”得到多所高校青睐。截至6月9日傍晚,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10多所高校与柳艳兵和易政勇所在的宜春三中或他们的家长联系,表示将按照招考政策招录两名同学。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沈华锦说,虽然这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但他们最终走进大学,还需符合教育考试招生部门的招考政策,经过必要的程序。(《新京报》6月10日)

在清华大学之前,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宜春学院和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4所江西省属高校已经向柳艳兵和易政勇表示,愿意帮助他俩圆大学梦。然而,按照现有的全国高考程序和今年江西省的高考政策来看,柳艳兵和易政勇能否如愿跃入大学之龙门,目前还是未知数。首先,他们必须得先参加补考,而这本身就已经很罕见地打破了高考的常规程序。其次,他们需要上线,否则就得获教育部的特批。由于江西省目前尚无针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保送和高考加分的政策,所以按规定他们无法获得保送和高考加分。

对于柳艳兵和易政勇的见义勇为是否应该获得高考特殊待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道德高于高考考试分数,也高于高考的程序正义和政策规定,因此他们必须获得高考特殊待遇。这样的声浪在网上网下都很高。然而,在另一部分理性的高考程序正义与公平公正主义者看来,除非有法律和政策规定,否则任何人都没有高考特权,不然就是对其他考生的严重不公。这样的两极化舆论让有关部门陷入两难:不给柳艳兵和易政勇高考特殊待遇,对不起他们的见义勇为高尚之举;给予他们高招特殊待遇,则又的确破坏了高考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原则,并危害高考的程序正义与公平公正性。

见义勇为和高考是两码事,不应该混为一谈。见义勇为毫无疑问理应获得大家的赞赏,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表彰。但高考是一项学术性的考试,不应该与见义勇为捆绑在一起,亦即见义勇为者能够获得高考的特殊待遇。这么说,并不是冷血无情,而是因为现行高考本质上不是比拼见义勇为,而是比拼文化课考试成绩。有关部门可以视情况给予见义勇为者甚为丰厚的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但若给予高考特殊待遇则需要慎之又慎,不然很可能好心办坏事,导致见义勇为的功利化。

【高校应明确告知自主招生考查的指标、每个指标的权重,把招收“夺刀少年”的理由说清楚。这也是增加招生透明度,完善自主招生,提升自主招生公信力的契机。】

江西宜春“夺刀少年”的见义勇为行为,引来各方点赞。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已有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南昌大学等多所高校向两位少年伸出橄榄枝。

从目前消息看,只有清华大学对“单独考试分数达一本即可自主招生录取”这一“传闻”进行了否认,称从未给出“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的门槛,也并非媒体报道的“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形式进行录取。这也给“传闻”留下想象空间,是不是门槛比一本录取分数线还要低?

在笔者看来,清华大学其实不必含糊其词,而应明确告诉社会本校自主招生考查学生的指标、每个指标的权重,把如何招收“夺刀少年”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那么,这无疑是增加招生透明度,完善自主招生,提升自主招生公信力的契机。

对于怎样为“夺刀少年”圆梦,网友的意见并不一致,有赞成直接免试破格录取;也有担心破坏招生公平,甚至引来负面效应,比如可能鼓励一些未成年学生不顾危险去见义勇为。

在免试破格录取和组织单独考试这两种补救方式上,笔者更赞成后一种方式。高校录取,毕竟还要依照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同时,也要尊重这两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参加单独组织的考试,再以这一成绩作为接下来录取的依据,是一个既能弘扬正气,同时也保障高校招生公平的做法。

这一做法的正面价值是,教育部门为两名学生单独组织一次考试,体现对见义勇为的高度关注;考生参加单独考试,而不是直接免试录取,消除免试录取可能带来的“负面激励”——高校的录取,是有基本的教育门槛和学术门槛的。对两名同学来说,如果参加单独考试,以不错的考试成绩,再获得适当优惠录取的情况进入大学,也能获得更多尊重和理解,避免一些可能的冷嘲热讽。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就是单独考试达到一本线被清华自主招生,也是不公平的,这就涉及公平观念了。目前高考录取实行分数公平,但这是极为脆弱的公平。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分数只是学校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在美国名校录取学生中,统一测试成绩只占到25%左右的权重,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情况,有不同的个性化评价。像“夺刀少年”,高校提出基本的分数要求,除此再考查他中学学业表现和见义勇为的英雄行动,完全可以自主录取。

当然,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一直存在质疑,主要是因招生标准不清晰且不公开所致。高校有必要借这次招收“夺刀少年”完善自主招生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解决的不仅是这一起见义勇为带来的高考录取问题,而是一种制度性建设。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6月7日高考进行,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却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不能参加高考,实际上他早已交上了另一份答卷。5月31日,柳艳兵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引来各方点赞。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6月8日《人民日报》)

高中生柳艳兵、易政勇见义勇为负伤,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感动着全社会。由于伤重而无缘正常高考,是当事学生的遗憾、家长的遗憾,也是全社会的遗憾!如今,错过一次集体参与的高考,却迎来一次单独的高考,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几乎是史无前例的特别关怀。无疑,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安排,我们为勇敢的负伤学生庆幸,也为教育部门的开明鼓掌!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柳艳兵、易政勇有着不同原因却有着非常类似困难或结果的考生——由于家庭、身体、疾病等不可抗力原因,不能正常参加高考,却无法获得“单独高考”的人性关怀。比如,成都温江二中高三学生吴双4月遭遇车祸,颅骨粉碎性骨折,多脏器受损,但为了高考,住院期间她坚持读书学习,昨天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坐着轮椅参加高考。吴双的坚持让人感动,但如此伤重还要坚持考试,会不会影响她正常发挥?我们的高考制度是否过于死板,太过不近人情?

毋庸置疑,高考是场严肃的考试,而为了确保公平,每组织一次都是一项“浩大”工程,因此,我们不可随意要求组织特殊的高考(包括“单独高考”)。但另一方面,每年高考时总有少数特殊考生,因伤病等各种原因而不得不“抱病考试”;或由于无法躲避的天灾人祸,与仅有的两三天的考试失之交臂,无缘当年的高考竞争。

这些错过当年高考的学生,其事迹也许没有柳艳兵、易政勇之类的影响力,也不一定都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具体的残酷事实面前,或者说无可预料的灾年面前,考生耽搁的可能是一次考试,影响的,则可能是其一生的命运,乃至全家的生活。他们确实需要得到教育等部门的特殊照顾和政策扶持。这是怯邪扶正的需要,扶持弱小的需要,更是建设公平社会彰显社会公正等的需要。

事实上,类似“单独高考”的案例,近年来也发生过。例如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和甘肃灾区12万名考生延迟参加高考;2006年,福建建瓯市因洪水而延期高考。只不过,这次是由以往的“集体少数”到“单独个别”。但不管怎样,这有力的论证说明的问题是,“特殊高考”并非完全不可行,严肃的高考制度和高考组织工作并非铁板一块,毫无改变的余地和毫无感情可言。

与其像此次有关方面被动应付这临时的、个别的“夺刀少年”案,为何就不能提前研拟出台一套规范制度,明确哪些学生、什么情况下能够或需要组织“单独高考”“特殊高考”?用一个制度化的方案来弥补和完善现有高考制度的一些“缺憾”和“不近人情”,既能避免相关方面仓皇应对的尴尬,落下“思虑不周”的话柄,又可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给类似柳艳兵、易政勇们以制度引导和抚慰,鼓励人们多做善事,以及最大的可能给予其它需要特殊照顾学生们们以制度温暖。当“单独高考”成为社会常态,高考制度将更温暖,我们的社会也将更人性化。

近日,江西宜春两名高三考生在公交车上夺刀救人因伤无缘高考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今日据中央电视台消息,教育部表示,待他们身体康复之后,教育部门将为他们安排单独的考试。(6月8日《人民日报》)

无疑,这则新闻是温暖的。

5月31日,在江西省宜春市区至袁州区金瑞镇的一辆公交中巴车上,一名歹徒将5名乘客砍伤,当歹徒继续举刀要伤及更多乘客时,高三男生柳艳兵不顾自身被砍剧痛,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刀。事发后,他与另一名同学易政勇被送医院救治,两人因伤情严重,无缘今年的高考。

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角斗场,决定他们的人生命运和人生轨迹。而,同样,当考生在公交车上,面对凶残的歹徒挺生而出,这亦是一场角斗。如若内心没有向善的力量,没有足够的勇气,他们无法做到!毕竟,当时,公交车上搭载着的,不仅是尚处于学龄的学生。

就在两名高三男生忍痛挺身而出的那一刻,他们已经向父母、学校、社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是以生命的尊严和无比的勇气来书写的。他们不仅向歹徒亮出了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更是向全社会亮出了正能量之剑。这把剑有刺破邪恶之威力,更有激荡我们灵魂、洗涤社会道德尘埃之功效。

教书育人,不仅是要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科技人才、高情商精英,还肩负着弘扬积极向善、勇于担当的社会正能量的使命。因此,无论是教育部门为夺刀救人考生特批单独高考,还是部分大学向孩子伸出“保送”的橄榄枝,都是对孩子前程的负责,亦是对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支持和鼓励,更赋予了青年一代,需要具备的社会良知。

我们的社会是有良知的,我们的社会是温暖的,在面对每一场危险境遇时,我们虽然不希望冲在最前面的是孩子、受伤的是孩子,但中华民族勇敢、善良、积极向善的优秀品质已在一代一代往下传承。为此,我们万分欣喜!

6月8日,人民日报对夺刀救人的考生柳艳兵进行了报道。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

尽管人们并不刻意强调高中生要见义勇为,因为见义勇为有时意味着风险,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未必能够应对和承担这种风险,但是,一旦他们做出了见义勇为的行为,这些个体都应该得到社会的褒奖和保护。这才是社会讨论和面对见义勇为时的理性与理智。如果,人们总是以各种理由回避个体见义勇为的主动性,甚至是吝啬对见义勇为者的表扬,那么见义勇为只能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永远停留在人们的期待和表达中。所以,我们并不鼓励高中生见义勇为,但我们必须对见义勇为的高中生表达敬意。

而且,这种表达应该转化为具体的理解和行动。见义勇为,首先源自一种社会责任感。每当一个惨剧发生时,人们似乎总是可以找到退缩的理由。就像山东招远的悲剧,人们以各种理由眼睁睁看着一个女子被打死。但在客运班车上,一个高中生却挺身而出,他忘记了自己还有几天就要高考,不能出一点差错,他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高中生,可能受到伤害,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这种站出来的姿态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如果招远惨案发生时,有哪怕一个人像这个高中生一样站出来,那个被打的女子就不一定会死去。可遗憾的是,当孤岛心态占据人们内心时,有多少人还会觉得自己是个社会人,自己的肩上有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见义勇为不会是一时冲动,社会责任感也不是一时兴起,这离不开人们内心的道德追求。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科技怎么进步,对人的评价怎么多元,道德品质优秀都应该是个体追求的目标,以及社会评价的标准。如此,个人才能获得完整而全面的发展,不至于成为没有头脑没有良知的空洞的“现代人”,社会才能获得和谐而长久的发展。不至于出现个体之间的碰撞,群体之间的对抗,秩序与规则的混乱。问题是,随着社会功利主义的兴起,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的影响,越来越看轻道德的分量,即便是高中生,也会把考出一个好成绩当成最高的目标。夺刀考生的出现告诉我们,在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有道德和良知,后者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常态发展的根基。如果人们眼中只有分数,只有物质,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定会浮躁而势利。

新闻是易碎品,新闻的时效性通常只有一天。但新闻人物的故事是持久的,新闻人物的精神可以长久传递下去。关键是,社会有没有看到新闻人物背后的导向价值,并且把这种价值吸收起来并再次传递出去。只有每个人都成为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阅读者,夺刀考生上头版的意义才能最大化地呈现。

李劭强(江苏教师)

对柳艳兵和易政勇来说,刚刚过去的两天异常难熬。原本,他们该和自己的同学、同龄人共同奋战在考场,为过去十二年的寒窗生涯划下圆满句点。然而,现实是,身负伤痛的他们,只能躺在病床上,满怀遗憾。

这两天,柳艳兵和易政勇的故事已经为人熟知。他们是江西宜春高三考生,在5月31日,临近高考的关键时刻,两人不顾一切地与持刀歹徒搏斗,也因此受伤无法参加高考。他们的英勇行为令人称赞,他们的遗憾也成为所有听到他们事迹的人心中的遗憾。最近的一个消息是,教育部表示,待两位同学身体康复之后,教育部门将为他们组织单独考试。

乍一听,这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它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弥补,给柳艳兵、易政勇一个本属于他们的,被意外所剥夺的参加考试机会。然而,落实到现实层面,它至少涉及几个基本问题。

被提到最多的,是应考状态的问题。确实,即使两位同学的身体在短时间内康复了,但他们的精神状态能不能保证呢?可以肯定的是,从一种长期的、连贯的备考状态,到一种较长时间的休养、松弛状态,这种变化对考试发挥的影响是必然的。

更进一步看,即便排除上述问题,单独考试本身其实也成问题。鉴于此前没有单独考试的先例,就不会有一个成熟的单独考试模式存在,那么,单是怎么单独考试,足以生出很多的疑问。是事先将两位同学与高考信息隔绝,组织他们做同样的本地试卷,还是另外为他们出一份试卷?这个试卷的难度系数是怎么样的,等同于、低于或者高于已考试卷?怎么划定这个难度系数?至于录取层面,由于没有其他考生和排名作参考,怎么确定两位同学的成绩排名,与相应高校“对上号”?

不难理解,教育部组织单独考试的提议,是为了平衡高考的公平性,和对见义勇为学生的合理补偿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考试是进入大学最公平和唯一的途径,为了保证这一点,任何人都要参加考试,不得破例;另一方面,相比于那些唯高考至上,打点滴吸氧生怕被一点病菌感染,全家人围着转的考生“宝贝”,两位同学的精神又是值得嘉奖,必须嘉奖的。但是,现实来看,要保证这场单独考试的公平性是困难,甚至可以说根本做不到的。

退一步,其实,有多少人在意柳艳兵、易政勇不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的“不公平”呢?一则“保送上学”的建议赢得了不少网友的认同。虽然说它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声音,但至少要承认的是,在对见义勇为者加以表彰的问题上,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致的。

再则,人才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这些年,社会各界不乏对“一考定终身”方式的反思,何不以此为契机,明确分数之外的,其他需要肯定的人才标准?在这个意义上,就算无条件保送他们,也不能说是损害公平的。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学校主动联系他们,愿意将其招入学校,作为学校对人才的自由认定、自主招生的一部分,相关教育部门要做的,实际只是结合学生意愿,配合招录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种声音,即担心这次破例,会作为先例存在,并渐渐演变成一种扭曲的、不公平的入学通道。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想象中困难,两位同学的过往成绩均有记录,对应高校自主招生意愿与既往成绩,尽量让他们进入到与他们成绩相当的、满意的学校,这样不会有什么不公平,也不容易在未来“枝节”出旁门左道。所有这些努力,都只是为了让高考不会只是一个为分数是从的舞台,明确人才多元包容的立场。

□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建议制定相关法规,以保护那些因公共利益而不能参加高考学生的权益,让青年在维护公义时能挺身而出,无后顾之忧。】

今年高考前夕,江西宜春考生柳艳兵和易政勇在公交车上遭遇暴徒袭击,柳艳兵在负伤情况下,只身冲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菜刀,压制住歹徒。关键时刻,这个学生奋不顾身,用热血写下人生答卷。

高考是社会大事,如何对待考生见义勇为的行为,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高考究竟考查学生什么?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怎样才能让人们明白,世界上有比分数更珍贵的东西?

距今35年前的1979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把作家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按要求改写为《陈伊玲的故事》。原作梗概:音乐学院主持声乐考试的苏林教授发现一件怪事,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优异,而复试时“声音发涩,毫无光彩”,与初试判若两人,考官们大失所望。陈伊玲抱歉地向老师们笑笑,离开了考场。数日后,困惑的苏教授想弄清陈伊玲两次考试声音悬殊的原因,最终发现,复试前夜,陈伊玲所住街道因台风造成火灾,陈伊玲忙于安置灾民,整夜没睡,影响了第二天的复试。苏林教授激动地告诉陈伊玲的弟弟:“请转告你姐姐,她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1979年的考生,现在年过五十了,他们会忘了这个题目吗?他们会把这个题目告诉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吗?

距今17年前的1997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被业内简称为“是‘助人为乐’还是‘悄悄走开’?”

教育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在考试作文中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这一次,从报道来看,宜春的两名受伤考生,特别是柳艳兵同学,虽然没有参加高考,但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态度。

近年,媒体竞相报道对高考学生的过分呵护,种种细节,已引起人们的不安,诸如因参加高考就敢于无视法规法纪,因担心噪音影响休息,让小区楼内不得使用电梯、毒死青蛙,等等。考生为自己高考而损害公共利益,即使考出一个高分,被名校录取,对这个社会又能有什么作用?故而柳艳兵这样见义勇为的学生,远比“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特长生”、“优秀学生干部”难得,他在关键时刻的选择,社会对他的赞誉,是对几千万中学生的一次教育。

网民热情呼吁,请求保送柳艳兵上大学,表现出对公平公义的向往,其情可嘉。但这种请求在程序上存在难度,需要有章可循,依法办理。昨天教育部表态,肯定柳艳兵的见义勇为,希望他们安心治疗,并表示待他们身体康复后,教育部门将为他们组织单独考试。

我希望借这一事件,从长远计,制定相关法规,以保护那些因公共利益而不能参加高考学生的权益,让青年在维护公义时能挺身而出,无后顾之忧。这次对柳艳兵二人“组织单独考试”,同时也可以考虑其他因公缺考的个案,制定一系列可以参照执行的补考补录条例以及严格的审查、执行程序。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这些措施理解为高考的“破格”、“破例”,而应视作改革、完善高考制度的正常措施。

□吴非(杂文家、江苏省特级教师)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在“清华大学2014年招生信息发布会”上谈到:清华对于道德楷模少年历年来都给予了很大关注。对于今年江西的见义勇为考生柳艳兵同学,清华已主动联系了其高中母校,若他在参加高考补考后,有意向报考清华,那么清华将会积极地为他提供帮助。(6月9日《人民日报》)

江西英雄少年柳艳兵和易政勇在危急时刻夺下了疯狂歹徒砍人的菜刀,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再受到伤害的事迹,已经通过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传播,成了全国关注的新闻。我们在对两位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击节叫好之时,也对两位同是高考考生的前途命运投去了关切眼神。

英雄在交出了人生近乎满分的答卷同时,也错失了在高考战场上发挥的机会。不过,一些高校已经表示愿意全力帮助柳艳兵实现大学梦,而且已指派工作人员与柳艳兵及当地教育等有关部门联系。事情发展到这个层面上时,就开始浮现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高考和见义勇为其实是两种概念,前者最终还是要以分数论英雄。这毕竟涉及到一个公平问题。

由于柳艳兵见义勇为的事迹影响力实在太大,以至于对院校愿意“特事特办”所引发的讨论也随即被淹没。用舆论发展轨迹来看,这个见义勇为事件进过几天发酵,已经进入了关注的中后期阶段,人们已经开始选择新的热点来进行互动。这个时候,清华大学对柳艳兵伸出橄榄枝的新闻一经出来,事件又来了个反弹。人们纷纷回流到该新闻的评论区,而这次的吐槽集中在“清华大学也进场了?”

就先回到高考和见义勇为的那些事当中去。某些省市对于见义勇为是明确有加分政策的,虽然该政策没在全国普及开来,但相比于之前靠“奥数、特长生”等加分模式,见义勇为加分相对有更多的群众基础。人们绝不反感“和一个英雄共同学习”。问题只在于,见义勇为该如何界定,以及见义勇为影响力有多少。

接下来的问题,对于柳艳兵来说,可能都不是问题。他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能否参加单独考试。来头不小的清华大学对他的底线是考分必须过江西一本线,但就现在伤情恢复的情况来看,柳艳兵还不具备参加考试的体力,如果不出现奇迹的话,清华对于柳艳兵的橄榄枝,似乎就成了伪命题。

当然,江西本省高校对于柳艳兵的援助还具有更现实的可行性。高考对于见义勇为的实质性奖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遇不可求”,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这本身就是个小概率事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没必要质疑种种为柳艳兵附加上的“高考福利”。当柳艳兵勇斗歹徒,衣服也被染成红色。这样的挺身而出,正是我们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元素。笔者认为,我们的民间英雄与奥运冠军一样,都能进入名校深造。

6月8日,《人民日报》于头版刊登了江西夺刀救人考生柳艳兵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的照片。5月31日,柳艳兵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引来各方关注。据悉,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

还未走进2014高考考场的柳艳兵,就遭遇了人生的一场道德大考。赤手空拳夺下噬血利刃,身负重伤仍不畏残暴,即便周遭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援助,依然誓做守护公共利益的孤胆英雄——这样一份胆识与豪气,这样一份善心与情怀,越是出于临危本心,越是令人动容。从主流媒体及民间话语两个舆论场的反馈来看,柳艳兵赢得了一片点赞声。

古人云,“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千百年来,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价值情怀中,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等,就是高山仰止的道德共识。“夺刀少年”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更在微博微信圈遍传美誉,这是一个社会对道德行为最基本的评判与反应,更是一个时代对精神家园最质朴的修缮与加固。如果在两个背景下观之,这样的夺刀义举更是难能可贵:一是转型期传统道德秩序面临新的调整与重建,各种“滑坡”之声不绝于耳;二是矛盾多发期公共秩序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暴力犯罪或者防不胜防。越是危机当前,越是吁求同仇敌忾的正义之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夺刀考生”不仅是年轻人的道德偶像,更是社会与时代的道德标杆。

稀缺的道德品质,只有获得敬仰与回馈,才能成为公序良俗中的硬通货。因此,褒赏“夺刀考生”、传扬正能量,显然不该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若“口惠而实不至”,最终只会放大道德成本、而磨灭了道德信仰。在国外,为品质优良的考生而大开方便之门的现象,已经成为明规则。譬如6月8日媒体报道,河北女孩放弃高考,被哈佛等9所名校录取。这位女孩在接受采访时,除了介绍自己的数学优异之外,特别强调其做义工、为非洲的穷人做食品和被子的经历。某种意义上说,道德加分,自然该为人生而加码,这也是起码的公平要义。

这是一个“键盘侠”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呼唤柳艳兵式“真儒侠”的时代。给夺刀救人考生一个公平的制度出口,让道德加分也能兑现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教育领域需要回应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