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从国庆黄金周山东青岛的天价大虾,直到刚刚发生在香港的内地游客被殴打致死事件,围绕旅游的种种乱象层出不穷。不仅让旅游行业声名受损,也不禁令人思考旅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旅游,本是一件陶冶身心的美好事情。而今却变得疲惫不堪、提心吊胆,甚至危机四伏。何谈美好二字呢?

每到五一、十一假期,各个旅游景点无不人满为患,人们扎堆旅游有的属于迫不得已,比如孩子放假只能在这个时间外出旅行等。而另一些人则属于凑热闹,喜欢在旺季出行或者假期闲在家中无所事事也就随大流出门旅游了。由此形成的假期旅游大军像洪流一样冲击着交通、餐饮、住宿、景点各个相关部门,各商家肆意抬价,甚至用上欺诈勒索的手段,狠敲一笔竹杠。这是假日旅游的普遍现象。

而平日里,各种低价团、零团费的诱惑又让不少爱贪便宜的人上当受骗,据报道,发生打人致死的香港,每年的低价团占比竟高达85%,低价团购物支撑了香港的旅游业。可悲的是欺诈、伤人、致死的事件屡屡发生而低价团的生命力却如此旺盛,人们前仆后继,争先恐后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在谴责无良商人的恶行之外,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是旅游者自身的需求给恶人造就了商机。你把购物当成了第一要务,把扎堆聚会当成了旅游主要目的,而没有专注于欣赏美好的风景,专注于感受文明的灿烂,旅游的意义何在呢?

媒体报道,山海关被摘掉了5A景区的牌子,当地旅游局长痛哭流涕,这肯定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一个摘牌绝不仅仅是打了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脸,更是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能不哭吗?各地把旅游当成了支柱产业,无不期望人多客满,涨价收钱,又有谁来跟人们说说旅游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面对赶不尽杀不绝的旅游乱象,负有责任的各级政府部门除了痛下决心整治经营者之外,要多花心思培养游人正确的旅游价值观,让旅游回归自身的精神境界,这才是治本之道。

10月19日,两名内地游客在香港D2珠宝店因未购物而与带队导游发生争执,其中一名苗姓团友调停时被拖出店外殴打,警方送医后于次日不治身亡。目前香港方面正在依法立案侦查。

此事发生后,内地舆论对香港游的暴戾倾向表示了担忧。虽然案件尚在调查之中,但事件发生在香港,而且打人暴徒有香港居民,对此当地负有管治之责。希望香港方面妥善处理,还亡者一个公道。

根据媒体调查,香港那家接待内地游客购物的D2珠宝店物价高出普通市面约1/3,属于与旅行社合谋强制购物。其中透出的信息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禁止的“低价团”、“零团费团”仍禁而不止,实际上还在大行其道,其“衍生物”就是强制购物。游客利益严重受损不说,还经常由购物争议发展成暴力事件。

此次出事的旅游团之所以发生打架事件,是因为两游客嫌价格太高,才最终引发了冲突,酿成悲剧。至于D2珠宝店,据当地居民描述,是专宰大陆客的。而据内地参与团购的游客网上吐槽,D2珠宝店与旅行社形成利益输送:旅行社让D2珠宝店免费提供景点门票、游客住宿,而D2珠宝店对游客实行强制购物,而且有金额上的要求。至于事件真相到底如何,尚需等待官方调查和回应,但亡者已逝,问题的凸显不容忽视。

而按照我国《旅游法》,旅行社不得组织“低价团”、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原则上旅行社要与导游签订劳动合同并支付劳动报酬。但实际上这些禁令没有得到落实。比如香港的D2珠宝店长期都是内地旅行社的指定购物场所,长期受到网上投诉,而涉事旅行社却稳坐钓鱼台。前不久媒体还热议,在旅行社不给导游发工资的情况下,游客是不是应该给导游小费,以代替他们与景点、购物场所合谋宰客。

旅游市场乱象的存在,说明我们的监管目前还不到位,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情况。《旅游法》的禁令正是针对市场乱象而设,而乱象往往不是一般的存在,这次事件虽然极端,但也说明了问题之严重。整治旅游业乱象,每次旅游高峰之后都有很大社会呼声。现在看来,治理难度、复杂性都可能比想象的大,规范旅游业,还需要监管等力量更加努力。

现在很多地方把发展旅游业当成新兴产业,寄予厚望,对国内外游客翘首以盼。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就显得相当重要,大家都看到了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情形,把旅游市场管好其实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局。监管部门要做的,不是弄一部法律放在那里、设一部旅游投诉热线就够了。相关法律要完善,关键还是要把现有漏洞堵上。三番五次,明令禁止的行为,实际上还明目张胆进行,这是说不过去的。

这次事件,说明不规范的旅游安排,是一个利益链条的合谋,不仅是欺诈,更有暴力强制。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治理,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消除这种乱象,各方都需要大力作为,斩断这个黑色链条。

【香港政府在2013年声称即将于2015年成立旅游业监管局,以取代以行业自律为主的旅游业议会。然而2015年即将过去,监管局仍然是“只闻楼梯响”。】

近日,黑龙江游客随旅行团参加港澳游时,发生争执而惨遭围攻,魂断香港,事件轰动全国。

首先,容我以一个香港人的个人身份为这位游客致以哀悼,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从新闻事实来看,当事人苗先生参加的应该是“购物团”。从团友来自不同省份来看,这很可能是所谓的“拼团”,就是由深圳的不正规代理商(艇户)收集零星客人后转交给深圳方面旅行社,再通过深圳旅行社同一集团旗下的香港接待旅行社安排港澳旅游及购物行程,而这些购物点商户也大都是集团成员,基本上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近年来,这类散客拼团的消费力走低,而且旅客中也有“旅霸”反过来敲旅行社的竹杠,因此,旅行社方面就会加入“无间道团友”,数团齐发。平时由“无间道团友”当托鼓动消费,万一旅客发难,除本团外,附近其他团的同伙也会一起出动,压制“滋事分子”。如果旅客维权意识强,懂得报警,旅行社反而能以此为借口拒绝支付代理商人头费,从而压缩成本。

这种“吃人不吐骨头”的旅行团是香港旅游市场的主流吗?答案既是,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有香港旅游业者估计,过九成的内地访港的旅行团采用零团费甚至负团费的模式。虽然国家在2013年出台《旅游法》明文禁止零团费,可是内地部分不良旅行社采用两套合约的方式运作,审核时用的是团费几千元的合约,交给香港地接社的合约则是零团费乃至负团费,从而规避了《旅游法》的限制。

说不是,是因为绝大多数访港旅客都是自由行,以今年黄金周为例,只有不到10%的大陆游客参加旅行团抵港。但是,就是这不到10%的旅行团,其踩钢丝般的经营手法屡屡引发不满。

从2006年某青海旅行团因为拒绝购物而被遗弃街头的事件开始,类似事件都会牵动香港市民的情绪和传媒的追访,香港立法会对此也高调跟进,要求政府提交改善建议以根治乱象。在立法会网站上,2006年11月的文件《打击与“零团费”内地访港团有关的市场不良行为》公布时引发的社会大讨论还历历在目。

然而,这一切,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

并不能说香港政府对此毫无反应。香港政府自称通过多方面的措施,例如海关巡查、修订法例、旅游业议会实施退款保证、记分制、导游指引、宣传计划等,加强对旅客的保障。然而,这些自2006年已经引入的措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购物团的问题?

此次出事的是蒂亚集团旗下的珠宝店,这个集团的老板在台湾时因为旗下的店铺经营手法有问题,而被台湾的观光局列入黑名单。而在香港经营手法如出一辙的店铺却逍遥法外。

香港政府在2013年声称即将于2015年成立旅游业监管局,以取代以行业自律为主的旅游业议会。然而,2015年即将过去,监管局仍然是“只闻楼梯响”。至于代表旅游业界声音的立法会功能组别议员,其选出的方式就是旅游业公司互相投票推举产生,代表的是业内老板们的利益。

作为一个香港人,希望香港政府从根源上治理旅游业的乱象。相应地,内地对于有此类业务的旅游机构,也应加强监管和处罚。这样才对得起苗先生无辜洒在香港街头的鲜血。

【今天的香港仍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老牌自由港的硬件、软件,和成熟法制社会的口碑等,但这些都必须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来玩的理由”,才能打动越来越挑剔的游客。】

据香港媒体报道,10月19日某内地购物团赴港旅游时有团友因未购物与带队导游和疑似“影子团友”发生争执,一名男性团友在劝架时被人粗暴拖出店外殴打,次日不治身亡。

“购物团”、“零团费”等香港旅游纠纷,人们早就听得耳朵出了老茧,媒体一再报道,两地旅游部门也多次重申“严禁”,但这么多年过去,问题非但没解决,反倒闹出了人命。很显然,光靠此前两地一直强调的“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媒体透露称,“零团费”和“购物团”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市场和业界的现实需要:如今中国游客的“腿越来越长”,远至欧美,近至韩日,都成为他们全新的旅游、购物热点。与之相比,曾经的“购物天堂”香港显得物不廉、价不美,且由于地域上的“先天不足”,无论自然景观或人工游乐设施都很难具备吸引回头客的持久竞争力。不靠这些“零团费”、“购物团”,香港游的“食物链”就可能崩断。

不论当年名噪一时的“导游阿珍”,还是此番闹出人命的一干人等,其言行中确乎洋溢着一种焦虑暴躁的气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所谓“关心则乱”——因担心自己的生计而作出极端的反应。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香港入境处宣称内地游客总数不减反增,而商家却表示同期零售消费额同比下滑四至五成,奥妙即在于:有报道称,目前来港内地旅行团逾九成都是“零团费”或变相“零团费”的购物团。

什么是“零团费”,估计大多数人都心中有数。而仍然趋之若鹜者也许是消费能力只能忍受这样的出境游方式。迫于财力,他们在香港必然出手谨慎,而这和“购物团”组织者的利益恰构成先天性的“对撞”:一方面游客希望尽量少花钱(因为没钱),另一方面旅游团尽量希望对方多花钱(同样因为没钱)。

公平地说,当今全球旅游市场总体上是买方市场。不赚钱固然不好,但逼人掏腰包甚至强掏人腰包不仅收获无几,更是吓跑了更多的游客和商机。作为传统旅游市场,香港要想维持这条“食物链”,唯一的出路,就是“给游客一个来玩的理由”。

这个“来玩的理由”曾经是充足的:性价比高的“行货”和“水货”,别具一格的街景和市景,内地找不到的海洋公园和香港迪士尼,以及脍炙人口的服务品质。如今这些“来玩的理由”或因内地的发展、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而变得吸引力不再,或因自身的“折腾”而几乎消失殆尽。

今天的香港仍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老牌自由港的硬件、软件,和成熟法制社会的口碑等,但所有这些都必须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来玩的理由”,才能打动越来越挑剔的游客。否则他们的购买力就会“用脚投票”——别的不说,强制购物及所引发的暴力事件,时隔多年仍囿于“行业自律”而始终无法形成法律规范的框架,不论原因是什么,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来玩的理由”。

让游客玩得开心,买得划算,他们就会找到说服自己和亲朋好友来玩、来买的理由,反之,让游客不开心,之后游客会让当地业者更不开心,道理原本就这么简单。

□陶短房(学者)

【恶性刑事案件,内地有、香港也有,它总归是个案,应在法治的管道内得到公正处理。法治环境也是香港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须臾不得离开。】

据报道,10月19日,两名黑龙江籍游客在香港红磡民乐街一间珠宝店购物时,因购物问题与人发生争执。两名游客随后走出购物店时,被数名男子袭击,均受伤,其中1人重伤昏迷,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0日上午死亡。

本月初,香港旅游业曾传出遭遇“史上最冷清的黄金周”。虽然随后有特区政府入境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到港的内地游客约为122万人次,同比仍上升了2.3%。但到港内地游客增长率的下降和购物率的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若“游别地送钱、游香港送命”的调侃成了现实,香港旅游业还将遭受重创。

事发之初,来自香港媒体的消息称,警方将此案列为谋杀案。但在昨天,又有媒体援引香港警方人士的话称,目前该案件已经改列为误杀案。从“谋杀”到“误杀”的转变,放大了网络舆论场上直接针对香港的地域歧视性言论。一些内地网民藉此在自媒体平台上大放厥词,应和者也不在少数。

当然,即便此案确有从“谋杀案”到“误杀案”的转变,也不代表香港警方的地方保护主义意识已经绑架了法律。以此攻击香港警务部门就是在试图“大事化小”,明显缺乏足够的证据。作为香港的核心价值,法治若是如此不堪一击,又将如何带领香港人走向更有确定性的未来?

鉴于香港警方对此事的定性有从“谋杀案”到“误杀案”的转变,引发争议亦属正常。但正因为此案还在侦查阶段,涉嫌“谋杀”,还是涉嫌“误杀”均不成其为结论性认定。“谋杀案”强调的是故意杀人,“误杀案”则更强调过失杀人——也就是杀错了。

用内地刑事立法来套,“误杀”其实更接近于故意伤害(致死)。至于本案究竟是谋杀还是误杀,最终仍要由法官(而不是由警官)来说了算。如今此案已成全社会的焦点,众目睽睽之下,警方想要造假,难度已然提升不少。

此案已进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刑事司法程序,它当然应作为一宗刑事案件而被重视。不过,众多围观者对本案的关注,多不在刑案层面,而更在复杂的陆港关系,以及被雪上加霜的香港旅游市场。就内地来说,国家旅游局已迅速发声,第一时间要求“驻港机构了解相关情况,与香港旅游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协助和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并希望香港方面尽快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续事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内地游客合法权益。

有网民不理解国家旅游局的回应,其实在事件调查还未有真相的时候,督促警方尽快破案,是当然的首选。恶性刑事案件,内地有、香港也有,它总归是个案,应在法治的管道内得到公正处理。“香港购物命案”的焦点应是法治,而不是强迫购物。法治环境也是香港旅游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须臾不得离开。个案要公正,暴力要遏制,强制购物更需花大力气根治。这宗强制购物引发的命案,正是观察香港法治成色的一个参照物。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云帆

据多路媒体报道,10月19日,来自黑龙江省的一名游客在香港逛珠宝店时“嫌贵不买”,与内地旅游团女负责人发生争执,随后被多名“不明人士”拖出店外围殴,20日上午被证实死亡。青岛吃虾被坑了钱,香港旅游被要了命。内地游客命丧香港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迅速作出反应,表示“高度重视”,并希望香港方面尽快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命案之后,昨天下午已有4人涉案被捕,他们究竟是否是近年出现的由内地随团入境的“影子团友”、是恶意伤害还是警方此后改列的“误杀”,有待当地执法部门进一步调查公布。但是作为特殊个案,人们还需要多些耐心等待结果,更不要急着把这场命案,往香港购物环境上拉仇恨。

从已经明了的冲突起因看,受害游客显然一脚踏进了一个低价购物团。这个团能够招揽到成批量的游客,能够组团成行,表明《旅游法》明文禁止的“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对某些内地旅游机构来说依然是一纸空文。

低价团引爆的各种矛盾冲突反复证明,花不靠谱的团费出来玩,迟早是要被宰的。许多网友责备说,内地游客在香港购物遇到的冲突够多了,怪只怪内地游客不长记性。这种情绪话,其实是将内地旅游业的管理混乱,让整个香港的购物环境躺枪。

香港作为全世界购物天堂,当然也有监管漏洞的问题存在。但作为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商家将一部分利益让给为自己带来生意的旅游机构,与旅游机构将经营获利完全建立在吃回扣上,性质是完全两样的。前者是鼓励性;后者是强制性,刀刀见血。所以在许多内地旅游机构,这种通过低价组团诱人、高额回扣宰人的手段,被称之为“刀尖上削下来的利润”。

这次“刀尖上削下来的”是人命了。凑巧,命丧在了香港。个案的背后,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措施如何更切实、更有效,哪一方应该承担的责任更多些、更大些,可能还需要从《旅游法》明文规定被沦为一纸空文的源头去认真梳理。

命丧香港的内地游客,是法治执行不到位、法治监管不着力的牺牲品。这个账,不能完全记在香港的购物环境和治安环境上。《旅游法》实施以来,内地吆喝的低价团虽有收敛,但这个坑人的陷阱却从未消失过。从今年5月云南女导游不满游客低消费而破口大骂、到国庆长假湖南张家界导游喊出“此山是我开”,到香港购物时“嫌贵不买”命之不存,国内旅游机构法归法、做归做的乱象,已经呈现出顽疾难治的不堪,相关部门如果不在治理旅游管理乱象上依法做到“刀刀见血”,旅游机构那些“削人利益”的“刀尖”就会伤害更多人的生命。

10月19日,香港发生一起内地游客被旅游团导游及“不明人士”围殴的事件,起因是一名内地游客逛珠宝店因“嫌贵不买”起争执,随后遭神秘男子拖出店围殴。经留医抢救近24小时后,10月20日10时许该名游客终告不治,案件改列误杀案。(相关报道见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这样的一则新闻,令人吃惊不已!只因游客“嫌贵不买”,就遭遇其他游客的暴力殴打,并导致被打游客的死亡,嚣张的举动令人发指。根据报道,香港警方正在深入调查,并怀疑存在“影子团友”。应该说,赴港游乱象早已有之。比如在2010年,湖南65岁游客陈佑铭报团旅游香港,被强迫购物又遭导游恶语相加,争执中老先生气得心脏病发猝然去世。

如今,再次发生游客被殴致死事件,足以说明旅游市场秩序亟待整治。就目前报道来看,根据属地管辖原则,不管行为人是内地人还是香港人,都会受到香港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殴打致死行为发生在香港,由香港司法机关予以处理,而内地司法机关无权介入。其实,从这个方面而言,也暴露出了赴港游市场面临监管孱弱情形,极易滋生某些旅游乱象。

一方面,对于赴港旅游而言,打擦边球的现象比较多。在内地,很多旅行社打着“低价团”的旗号,吸引诸多游客,而“低价”不过是一个幌子。正如有的导游所言,“假如游客不购物,其缴纳的费用甚至不够机票费”。由此,由于“低价团”具有诱惑性,且在很多时候脱离了旅游监管的视线,容易让很多游客为之心动。表面上是赴港旅游团,其实是“购物团”,主要是到专门的商家购物,而旅游次之,但旅行社却把它包装成一个“旅游团”。

另一方面,游客赴港之后,维权面临掣肘和障碍。香港与内地不同,不管是法律规定,还是具体操作,对于内地游客而言,只会感到生疏和无助。更何况,内地旅行社、导游与“影子团友”沆瀣一气,同时与香港的某些旅行社、导游、商家达成谋利合意,游客求助无果之下,只能面临挨宰的命运。诸如媒体报道,很多时候赴港游游客会被关在商店中,只有在购物达到相应标准之后,才能重新获得自由。

实际上,香港旅游“购物团”乱象存在已久,并成为一个连接内地与香港畸形旅游产业的链条,虽如此明晰可见,却无法得到监管和取缔。从“内地接单”,再到“香港宰客”,然后再到利益分成,而内地游客则沦为了待宰的“羔羊”。毋庸置疑,香港设立了旅游业议会,负责行业内部自律,也存在旅游发展局从事推广香港旅游,还有专门的旅游事务署制定政策统筹行业。但遗憾的是,即便三大机构并存,旅游市场和行业依然面临着监管孱弱的尴尬,乱象和丑闻不断被曝出。

不得不说,香港与内地旅游监管的脱节,导致了重重乱象的发生。即便,依赖于香港相关部门的监管执法,由于旅游乱象具有隐蔽性,且关涉内地与香港的不同旅游主体、商家、成员等,必然存在监管层面的不足和短板。然而,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游客合法权益遭受侵犯,必然会影响到香港的旅游评价。如此之下,任由乱象泛滥,而不能及时有效地监管和整治,将会成为香港的负面标签。

事实上,通过赴港游游客被殴致死事件,应该反思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从而确保旅游市场规范有序。那么,对于香港而言,就需要强化区域内的监管和执法,净化旅游市场,杜绝强买强卖行为的滋生。除此以外,还需要强化源头治理和预防,内地要严格旅游主体准入机制,对于所谓的“低价团”、“影子团友”等等,做到严厉打击和惩处。同时,有必要强化内地与香港的沟通协作,在旅游市场监管方面,做到信息共享、执法同步,让旅游乱象无处遁形。

诚然,香港警方的调查已经启动,而事实和真相也会水落石出,处理结果也会紧随其后。但是,游客被殴致死的悲剧已然发生,亟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方式,净化旅游市场,做到亡羊补牢。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合法有序的旅游市场,确保每位内地游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