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握指成拳形成突围合力,才能推动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古人有言,“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提纲挈领、把握关键,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新开局要有新作为,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发展,以什么样的方式推进改革,至关重要。

“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再次凸显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性作用,也为我们在新的一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今年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就是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总指南、总抓手;今年的改革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在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上有新突破、新进展。

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高度。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五大发展理念是价值层面的思想引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五大发展理念是实践层面的行动指南。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落实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方法论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我们才能克难前进、臻于新境。

用好这个指挥棒,就要有“除旧布新”的改革勇气。越是对旧事物有依赖,越是会阻碍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譬如“速度情结”,如果拘泥在高速增长中,难免会放松甚至忽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转型任务,就难以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的超越。没有不痛不痒的蝶变,也没有一帆风顺的转型,要实现壮丽新目标,就必须走出“舒适地带”、摆脱“路径依赖”。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用好这个指挥棒,就要有“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就要直面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城乡、区域、“四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是基本思路。化解商品房高库存,必须推进创新发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脱贫攻坚时不我待,有赖坚持共享发展,拒绝等靠要、图虚名。冲着问题去,问题才不会积重难返,跨越追赶的“机会窗口”才不会转瞬即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抓住时机进行战略性调整、结构性改革,是顺势应时、对焦问题的必然选择。

用好这个指挥棒,就要有“一体贯彻”的系统思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在实践中不可分割,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正如专家指出的,五中全会《建议》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提,正是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一致的新意所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握指成拳形成突围合力,才能推动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天降”。因循守旧必然无所成就,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扎实笃定地办,驰而不息地干,我们一定可以书写出属于2016的新篇章。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积极吸收法治政府建设的改革成果,为协调改革与法治关系做出示范】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这是法治中国的目标之一。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法治政府的目标和标准,指明了法治政府的建设重点,可以说是“十三五”时期法治建设的重要依循。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是一条主线。改革强调创新,强调突破现有的制度羁绊,而法治强调稳定性、长期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如何处理改革与法治关系?此次公布的《纲要》积极吸收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改革成果,为协调改革与法治关系做出示范。《纲要》坚持改革要于法有据,也注重立法要为改革留出空间。在内容上,《纲要》及时巩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成果,更进一步提出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资质资格准入许可,是对行政许可法的回归。

需要看到,我们当前距离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对全国100个城市进行法治政府评估,平均得分率仅为61.73%,刚刚及格。同时,各地区、城市之间依法行政的水平差异较大,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不佳。比如,在规范性文件清理的评估中,平均得分率仅为53.5%,有39个城市的得分为0;“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的实施情况”的平均得分率仅为31.7%,有84个城市得分在及格线之下。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关键要抓住核心动力。《纲要》的保障措施里,明确提出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做第一责任人,要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当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到领导班子的考核评价体系后,就会对领导班子构成约束,也就形成了法治政府建设的长效动力。《纲要》还规定了地方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报告制度,且要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开,使得内部监督外部化,提高监督的效果。

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上,《纲要》提供了基本原则。“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的范围,最大幅度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这三个基本原则的确立,有助于从根本上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保市场作为生产经营和资源配置的主渠道,推动政府最大程度还权于市场和社会。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纲要》提出“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有助于厘清央地关系,改变中央和地方事务高度同构,边界、权责不清的状况。

强化法律实施,才能树立法治权威。针对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公正的现象,《纲要》提出要继续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探索“智能”监管。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政务”将会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大数据的汇集和利用、网络流程再造等,将促进政府体制改革,实现跨部门协作,形成政府和社会共治的格局。《纲要》通过创新行政方式,优化行政程序,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必将为新时期的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全新的路径。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光明论 治国理政新实践】

“四个全面”是因应治国理政时代使命的战略布局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发挥好反腐利刃的重要作用

一个领导人有一个领导人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完成的时代使命。今天的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集中起来,就是党中央宣布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之所以说这是时代课题或时代使命,是因为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之所使然。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在改革中突破传统生产关系的束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发展市场体系,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就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从执政党建设着手,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而,就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解决国家制度现代化问题。这就是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

如果说这种逻辑的复原,还比较抽象,那么考察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及其提出的课题,就十分现实了。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社会财富大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大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溯源这些变化,就在于改革把中国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出来。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复杂,就在我们把中国搞活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乱象,包括党内腐败从滋生到蔓延,引起人们对国运的担心。这就要求我们治乱,建设一个活而有序的社会,解决伴随改革发展而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把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突显出来了。这就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肩负的时代使命。

时代提出的课题,也是时代提出的难题。搞活,不能搞乱;治乱,不能治死。不仅如此,我们追求的“活而有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治久安。激发活力,要靠改革;治乱,要靠法治,还要靠治党。不论搞活,还是治乱,都必须有利于并确保“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为破解这一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是统一思想,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上来;继而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一手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改善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接着,制订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个被称为“姊妹篇”纲领性文件,把国家治理包括依法治国问题提到了改革总目标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因此,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地位和意义,必须把它放到今天中国面临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使命下去认识,放到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局中去认识。由此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因应治国理政时代使命的战略布局,是破解治国理政时代难题的战略布局,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

“治大国若烹小鲜。”习近平用先哲的格言,告诫全党: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尽管很艰巨,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治国理政,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续写一篇光彩夺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文章。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月明三峡晓,潮满九江春。”新年伊始,是播种希望的重要时节,也是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这为我们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引,更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新一年的实践动员令。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我们就能占据发展的制高点,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就是指导全国、统一思想、协调行动的总原则、总要求。所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树立发展新理念,是一个破与立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要增强看齐意识,响应中央号召,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另一方面,要强化系统思维,努力提高统筹贯彻发展新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只有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把握,处理好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才能做到一体坚持、一体贯彻,既不顾此失彼也不相互替代,推动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突出问题导向,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发展的突出短板,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方法论。实现创新驱动,就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瞄准核心技术,不断攻克高精尖难题,才能掌握主动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就要聚焦供给侧,在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就要突出“精准”二字,找准“穷根”、明确靶向,真正抓到点上、扶到根上;增进人民福祉,就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今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能不能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就看能不能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强调,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这“四个着力”,既充分体现了发展新理念的思想精髓,又是践行发展新理念的现实突破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锐意攻坚,开拓进取,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火热的实践中,使各项改革取得实效,我们就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使命在肩,时不我待。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前行步伐,各级干部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广大群众各尽其力、携手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写下“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精彩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与省长张庆伟,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约谈了。督察结束后,重大问题要向中央报告,督察结果将向中央组织部移交移送,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

长期以来,绿色、环保被当成一种理念或曰观念,带有价值判断,但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主义色彩,甚至不排除被视为空谈的可能。但一旦中央环保督察组四出督察、约谈省级党政“一把手”,督察结果与干部考核、评价、任免挂上钩,绿色、环保就变成一种刚性要求,省委书记和省长们也不得不认真对待。

不仅仅是环保开始变成一个硬杠杠,今天中国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实都在由虚入实,变成五方面的刚性约束,从提倡走向制度化,展现更多更强的可操作性。

比如创新,在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中,创新在金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有着明确内涵。再比如共享,已体现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去年中央要求各地订立“扶贫军令状”,要求使全部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中国发展理念的内涵明晰化、刚性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创新,它使执政目标、方式更加科学,让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中国古代有“王公坐而论道,士大夫起而行之”的说法,国家领导人确定原则,执行者负责落实。今天的发展理念,相当于国家奉行的“道”,传统上领导干部只需尽力而为,结果有着弹性和不确定性。但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道”内涵明确,甚至已经量化。

这种理念刚性化,还体现在各种理念之间的关系上,它们是一体的,没有哪种理念可以被牺牲。曾几何时,为了GDP增长,可以引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牺牲环保;为了速度,可以强拆居民房屋、强征农民承包土地;追求效率,可以暂时牺牲公平。但现在五大发展理念个个都是刚性原则,相当于实行“一票否决”。

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场革命,也可以说是政治风格的一次转换。表面上,它使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治理、经济管理等各领域变得困难重重。但实际上并非无解,它只是要求我们在追求发展时学会“弹钢琴”,讲究协调,做到统筹兼顾。发展,必须是“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这场革命压缩了各级领导干部“坐而论道”的空间,它呼唤领导思维与方法的革命。曾几何时,多谈原则是会当领导的一个表现,实际效果可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但社会缺的不是理想与理念,而是方法、身体力行与实效。你谈绿色,必须用碳减排、PM2.5、绿化率之类指标衡量;讲开放,也要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数据说话。

今天,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求真务实、强调绩效评估的领导风格。求真务实,好的理念方能见到实效,让人民得实惠。空谈不仅误国,而且自误。理念讲得天花乱坠,但如果落不到实处,将来组织部门也不认可,最后必定贻误干部自己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