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问题产品,何以中外有别?

2016-07-06  第050期

由于存在可能翻倒造成儿童伤亡的风险,宜家已同意在美国召回包括畅销的马尔姆(Malm)系列在内的2900万个抽屉柜。但是,宜家却没有打算在中国召回这些问题产品。宜家中国回复称,“在中国销售的抽屉柜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详细]

宜家将中国排除在召回范围之外,并非首创

质量上的双重标准,价格上的无理虚高,召回上的区别对待,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从日用品到奢侈品,从洋奶粉到洋电子,从食品领域到汽车领域,憋屈的中国消费者,一直承受着“价高质次”的双重标准。所谓“全球召回”,屡屡将中国消费者排除在外。宜家此番再度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召回范围之外,无非是“有样学样”而已。[详细]

中国标准与世界标准的差距,经常导致召回“内外有别”

标准的差距确实给了跨国公司对中国消费者予以区别对待的口实和底气,这也是类似“歧视”事件屡出不禁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质量安全标准,至今仍然太多迁就了中国生产厂商的现有生产水平。表面上看,这样的标准能够保证大多数中国生产厂商在市场上获得继续存活的机会,但过度的迁就不仅给了跨国公司可钻的空子,也是太多低劣产品充斥市场的重要原因。[详细]

即便如此,标准不能置于安全之上,应成为起码的企业伦理

一出问题就拿标准说事,看上去很讲规则,其实恰恰是对规则的滥用。不同国家的行业标准或有不同,但相关产品对消费者构成的潜在危害是一样的,宜家“抽屉柜”能在美国夺去6名儿童的生命,在中国同样可能发生类似悲剧。追逐利益最大化,是资本的天性使然,这无可厚非,但当利益与安全相冲突时,企业应首先选择安全。[详细]

美国有集体诉讼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假如被法院查明企业明知道产品存在缺陷仍拒不召回,造成人员伤亡的话,就可能招致动辄上百万元甚至上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单凭这一点,足以让企业对产品安全打醒十二分精神。虽然在产品标准、惩罚性赔偿、集体诉讼制度方面,我国仍有待完善空间,这些也不应该成为宜家漠视中国消费者的理由,因为消费者还可以用脚投票。 [详细]

对付“拒绝召回”,需要成熟的消费心态和完善的标准

如果我们给人留下“人傻钱多”的印象,人家怎么歧视你,你永远都是“买买买”,不歧视你又歧视谁呢?反过来,只有我们的消费心态更加成熟,对于商家的双重标准,敢于维权,人家才会真正尊重你。[详细]

当然,行业标准过低,因而无法对企业有力追责,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问题产品,不能指望企业的自律,还要靠法律和制度的严密。洋企业也好本土企业也罢,要让它们真正讲规则,规则本身也要不断完善。[详细]

跨国企业以“符合中国国标”作为拒绝召回的借口,无疑是自毁品牌形象。当然,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伴随着标准的升级完善和与国际接轨,不仅对外国企业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中国制造而言,也意味着标准更严、门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