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每每说到成家立业,总会强调两点“理想”:第一,找个温婉的伴生几个孩子(台湾某女作家说爱一个人就是要和他生一大堆孩子,有这样的人是不会错的);第二,除了下雨天打打孩子外(歇后语说“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是有道理的,在爱的正确教育前提下,因材施教,打是亲,这是教育的很重要的一环,看看现在父母爱孩子到无可奈何就知道他们错在哪了,教育家可以不打,我们不行),要悉心教他学方言,不能忘了故乡忘了根。
只是,这样的独持偏见是一贯不能得到理解的,所以落到现在还一个人漂泊——好像也不全是这样,按下不表。
前几日,到厦门同安,在翔安马巷中心小学听课,欣赏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的南音特别激动,赶忙多拍了几张照片(附带一提,多少海外的泉州人一听这仙乐就热泪盈眶啊),看到他们编的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更是大加赞叹,更是不失时机推销自己的“私货”,极力鼓吹他们要让我们闽南的孩子学会自己的方言,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我还给他们讲了前不久的事:有几个闽南的大学生到我住处坐谈,其中一个就坚持说要娶懂闽南话的女孩,一是闽南的女孩子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另一是因为如果他娶外地女子,他妈妈听不懂普通话,等于把母亲排除在外,这是很残酷和不孝顺的。我当时就说,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离家在外,孩子不会讲闽南话,回到老家,再也不能和家乡人交流,叫不出孩子你老爹我当年种的树的本地名称、吃的地方特色菜名,对习惯和俗语一无所知,那是多么让“林北”( “你爹”,“我”的自称。闽南话,下同)多么“没封神”(不出彩),我们会多么伤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