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面包动则5块、10块的,随便进个面包店都得花个一二十块的,面包店真的就进入微利时代了吗?
《海峡导报》的一篇报道称:厦门的烘焙业进入微利时代,中秋旺季都关门停业了。其间引用烘焙业内人士的说法,烘焙业纯利不足10%,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等等。那么这些真的就是导致烘焙业微利的原因吗?
笔者曾到某烘焙业拟上市公司调研,该公司老板一再强调烘焙业是个暴利行业,一个面包几毛钱的成本就可以卖到好几块,只要生产出来卖掉就是百分之几千的利润。为什么到了厦门的烘焙业就成了微利呢?
其实烘焙业本身就是个暴利的行业,但这些年烘焙业真正投入的方向在门店的扩张和装修上,对于烘焙业真正的核心却没有去做好。为了追求中心地段跟豪华的门面,一家门店的装修少则几十万,店面转租金再几万以上,每开一家优质门店的投入都要百万。而烘焙业主自身的资金有限,不得不长期依赖银行等融资渠道的贷款,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前几年烘焙业出现了快速的扩张,安德鲁森、向阳坊等烘焙业主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仅在本地全面摊开,还把触角伸向泉州、福州等地,部分甚至开到了外省。在快速占领市场后,盈利无法支撑公司继续运行的现象也就相应出现。为了避免自身资金断链,烘焙业随后进入了提价潮。一个面包一两块,涨到现在五六块以上。但不少烘焙业主发现,尽管零售价提升数倍后,仍然无法自身对资金的强烈饥渴。前期扩张的后遗症也开始出现,财务高负债,也就意味着高利息。当占有市场无法及时转化为利润时,烘焙业关门潮也就出现了。
烘焙业所谓的微利是由自身过度扩张造成的,而不是由成本上涨造成的。烘焙业原材料占零售价不到10%,不论原材料如何上涨,短期来看根本不会对烘焙业造成实际影响。(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