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希望儿时端午节的记忆能永远传承
来源:东南网 2011-06-06 编辑:黄水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因五月初一至初五连续五天都可祭祀,所以又称五日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音雄黄酒,配香囊,备牲醴。

有关端午节来历有三种说法:

端午节的第一个说法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这是人们最认同的说法。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说法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说法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装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在福州,过端午节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过了端午节就正式入夏。在以前端午节时收起冬装增添夏衣,那时最高兴的是小孩子们了,春节添冬装端午节添夏装这是所有小孩都会实现的愿望。穿新衣戴香囊跟着大人去游玩,看龙舟品小吃不知有多爽。到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端午节离大家越来越远,现在几乎看不到戴香囊的小孩子啦,粽子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要是没有划龙舟端午节可能早就跟我们拜拜啦!希望儿时端午节的记忆能在现实中永远传承下去......

首页> 互动频道>博文精选 >正文
相关新闻
·活到这个年纪,已经不再相信童话
·岁月无限流逝,味江依然令人陶醉
·大灾之时,不说套话说人话行吗?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