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照片
8月18日,一场秋雨,让酷热的金城一下子变得清爽宜人。正当人们惬意地享受清凉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传来喜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达到封关运营条件。”消息让建设中的兰州新区再添腾飞的动力,也更加坚定了全市人民支持新区建设的信心。从2014年7月15日获批建设,仅仅一年时间,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再次刷新项目建设“新区速度”新纪录,保税区封关运营,标志着我省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定位构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甘肃省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构建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开展保税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物流、产品展示、口岸作业等外向型经济功能,发挥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和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中的作用,促进向西开放。建成后将成为服务我省、辐射西北,集保税加工、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西北地区对外开放优势最全面的综合保税区。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整体规划设计立足“境内关外”的核心特点,切实体现“区内集聚、区外溢出”的理念,是甘肃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功能上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赋予保税港区的主要功能,以服务于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内陆进出口集散中心、产业集聚地和中亚、西亚地区的战略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一个平台,两个基地”的战略定位。
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和有关税收、外汇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在功能定位上,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具备保税港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保税加工制造、保税仓储物流、商品展示和口岸作业等;主要以服务于兰州新区、甘肃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开展保税加工制造、保税仓储物流、商品展示、口岸作业等基本的货运口岸作业业务。2015年下半年,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入封关运营阶段,预计全年可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各类利税1200万元人民币;预计到2016年,各项指标翻一番,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各类利税2400万元人民币;到2020年,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亿美元以上。
而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构想和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更是成了链接丝路产能的聚合地,是国家对甘肃战略部署以政策支持的稀缺资源,是未来将建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内陆进出口集散中心、产业集聚地和中亚、西亚地区的战略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
建设一个区域内实现企业所有通关手续
2014年7月15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建设。今年5月25日,新区综合保税区通过“国检”预验收。6月25日,国家联合验收组对新区综合保税区规划范围内基础和监管设施进行了全面验收,对相关事项提出整改要求。
经过近两个月整改,8月13日,兰州海关会同预验收小组成员单位,再次对新区综合保税区围网工程、进出卡口及通道、监控报警系统、报关报检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基础和监管设施进行了验收复审,并通过验收复审。
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位于兰州新区机场东部物流产业组团,此次封关围网面积2.29平方公里。
据了解,新区综合保税区围网总长7.2公里,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呈不间断全封闭状态,采用金属网状永久性围墙,由钢筋混凝土基座、金属菱形网状钢管架和四根带刺铁丝网组成,距地面净高度为3.15米。距隔离围网内、外直径5米内无永久性建筑。同时,保税区区内进出卡口、通道设施及监管设施、监管及办公用房等设施都按照封关运营标准建成。
新区综合保税区内规划道路共6条,总长7.0公里。目前已经全部贯通,达到使用标准。保税区电力工程采用埋地管线设计,目前已完成全部电力管线敷设工作,并取得正式用电手续批复,可以提供正式用电。通信工程已完成与新区电信公司的方案对接,光纤已敷设接通,可实现与监管部门的联网对接和互联互通。
采访中,记者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现场看到,偌大的施工现场,到处是忙碌的施工人员,平坦宽敞的区内道路纵横交错,施工机械川流不息,整体外观呈蝶形的保税区综合服务区建筑主体高高耸立,具有很强的丝路气息和艺术美感。
地位独特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广阔
据兰州海关关长程宏飞介绍,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以跨境电子商务和进口商品展示销售为抓手,着力引进“两头在外”的外贸加工企业,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16个,计划投资27.4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1亿元,其中:出口加工类项目12个,物流展销类、物流贸易类、保税物流类、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各1个。
此外,在今年召开的第二十一届兰洽会上,与马来西亚速泊玛有限公司签订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协议》,与马来西亚土著青年团联盟和印尼奴山达拉国际集团签订了《穆斯林跨境电商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建兰州保税区跨国跨境电商枢纽穆斯林跨境电商O2O平台及线下时尚生活展销中心。
同时,新区还正在跟踪对接法国乔达国际集团、中外运、大连日牵集团、华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42家企业,引进贸易、货运代理、文化产业等51家企业在兰州新区综保区注册,另有3家公司正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
而事实上,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新区在建重点项目,按照规划,项目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内陆进出口集散中心、产业集聚地和中亚、西亚地区的战略经济中心城市,形成满足中西亚和欧亚大陆桥外贸需求、促进外向型经济、构建兰州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打造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民族商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出口加工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优势提升兰州新区对外开放重要推动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兰州新区融入“一带一路”开放新体系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多重关系,尤其需要理清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创新沟通协调方式。从国际层面看,兰州新区需要深化与国际港口、国际市场等主体的沟通,建立长远的合作机制;从国内看,兰州新区既要加强与宁夏、陕西、新疆等省(区)城市在产业协作、商贸流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企业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共同享受信息资源,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携手建设“一带一路”开放新体系,也要加强与兰州老城区、白银老城区的深度合作,加强与西宁及兰西格城市群的广泛对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互补发展。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无疑将成为提升兰州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力。
说到下一步的打算,副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向东自信地说,他们将认真学习发达地区综保区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迅速由建设为中心转入以运营为中心,加大各类企业引进力度,加快各类口岸和通道建设,确保兰州新区综保区早日正式运营。并坚信,有国家相关部委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内陆开放试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金融创新引领区、高端制造聚集区、现代服务示范区,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发挥重要作用。而立足向西开放,兰州正在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州国际港务区等重大功能性设施。目前,兰州新区已与哈萨克斯坦进行了衔接,争取在兰州新区设立“中哈化工园”,建立西亚原油、天然气输送管道体系,建设国家级现代石化产业基地。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合作范围。
“封关运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开始释放,也拉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国家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序幕。同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内陆进出口集散中心、产业集聚地和中亚、西亚地区的战略经济中心城市的既定位置毋庸置疑地在奋斗的路上。
记者 赵卿 边卫霞 文/图
相关链接
四大优惠政策
税收方面区内基建物资及进口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进口货物入区保税;境内区外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区内货物进入境内区外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征税(由按货物实际状态改为选择性征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贸易管制政策方面除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外,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
保税监管政策方面区内保税存储货物不设存储期限;区内加工企业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管理;区内企业之间货物可以自由流转。
外汇管理方面对进出境货物不办理外汇核销手续,进出区(境内区外)货物可用外币或人民币结算。
四类企业适合入驻
记者了解到,共有四类企业适合入驻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一是保税加工类企业,如成品全部外销的企业或原料从国外市场采购的企业等;二是保税物流类企业,如出口集拼型企业,货物全部来自境外或境内,在区内仓储,拆、集拼后全部出口境外;三是保税服务类企业,如保税展示型企业,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或经海关批准的区外特定场所,开展进口商品展示活动;四是服务外包型企业,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有关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等业务以及有关外包设备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