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兰州完美逆袭 力推治污风暴 HOLD住“兰州蓝”

2015-09-22 14:07:42 丁小岚 来源:中国兰州网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兰州美景(资料图)

压煤就是重点从“治、管、控”入手减煤量、控煤质,大力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治”过程中, 2012——2013年两年时间对主城区716家1286台8270蒸吨燃煤锅炉实施了热电联产并网和“煤改气”,原煤散烧供热锅炉退出主城区供热历史。通过“治”,两年共减少生活用煤260万吨。 “管”就是冬季采暖期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执法模式,对重点用煤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实行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浓度,达到限总量的“五限”措施。通过“管”,冬季采暖期减少工业动力用煤135万吨。“控”就是改进规范城区煤炭供销体系,整合规范2家煤炭专营市场和80家二级营销网点,统一配送居民用煤,对低收入家庭给予优质燃煤补贴,同时24小时卡口严禁劣质煤流入市区。

除尘即对市区工程建设要求施工现场围挡、工地物料堆放覆盖、施工现场路面硬化、驶出工地车辆冲洗、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密闭等6个100%;对全市281个重点扬尘工地实行执法队员、环保员、网格员、施工管理员“四员现场管理”;对主次干道实行地毯式吸尘、人机结合清洗、机械化洗扫、精细化保洁、调度洒水“五位一体”道路控尘措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87%;探索实施沙尘天气预警响应措施,提早做好洒水、覆盖等应对响应准备。

控车注重在“车、油、路”上下功夫。“车”的方面,强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仅2014就淘汰6.4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0.4%;启动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作,制定了我市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提前淘汰报废财政补助政策,实施了机动车常年尾号限行,省、市单位错时上下班,缓解交通压力,禁止黄标车、重型柴油车进入城区,城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日均浓度下降了22.73%和9.53%。“油”的方面,全市全部使用国四油品,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市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实施“油改气”,双燃料汽车占到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12.9%。“路”的方面,实施了轨道交通、绕城高速及打通断头路、上跨下穿等“畅交通”工程,开通了黄河水上公交,建设了覆盖市区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减少了机动车怠速行驶。

增容即坚持一手治“黑”、一手播“绿”,着力构建环绕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对整个市域进行封山育林,推进黄河风情线、主题公园、小游园、小广场建设以及黄河万亩生态湿地修复和城市生态水系开发,新增和改造公共绿地4450亩。

立法就是在工作中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使治污法制化,常态化。2013年以来先后修订和制定了《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兰州市煤炭监督管理办法》、《兰州市扬尘管理办法》等6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法律法规。

严管就是把顶层谋划的“最先一公里”和具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结合起来,按照“一格多用”的思路,全面推行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市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楼院、小区),实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包抓,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调度数字化和应用多元化。

问效便是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按照市委虞书记大力倡导“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的工作作风,同时坚持督查问效,把过去那些停留在纸上的措施变成了行动,落到了实处。坚持在治污一线发现干部、培养干部、选拔干部,在治污一线考察干部、识别干部、评价干部,要求干部有原则、明是非、讲感情、敢碰硬。对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干部坚决调整。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抽调专人成立督查组,对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治污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调度解决。同时,强化社会监督,每天在地方媒体发布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每周公示重点企业排污情况和各区降尘排名,对严重违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抓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形成治污硬约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