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资料照片)
东南网11月29日讯(福建日报 树红霞)戏曲艺术是典型的活态传承。福建是中国戏曲文化版图的高地,如何善待传统戏曲?如何在传承中发展戏曲?
25日,崔伟做客福州大梦书屋西湖店,把脉中国戏曲,并为福建戏曲传承创新开药方。
发挥资源优势,培养本土人才
“福建戏曲特色鲜明,历史渊源深厚,群众基础好。特别是戏曲的生态、剧种和传统都涵养得很好,可以说是保留得最完整的。在福建,不管文化形式多么丰富多彩,戏曲仍是大家热爱并为之倾心努力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崔伟说。
福建戏曲如何做好传承发展大文章?他给出两点建议:福建戏曲创新发展,既要体现戏曲的时代性,也要跟观众的审美靠拢,应下大气力把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同时,注重发挥文本优势和不同剧种的特点优势,提升青年演员的创造力,帮忙他们在艺术风格上走向成熟。因为没有好演员,戏就没人看。
在第七届福建艺术节上,崔伟发现,部分剧本是外省编剧创作的。“福建应多一份自觉与自信,努力培养本土编剧,哪怕这些人名气没那么大,但他们熟悉剧种、文化、观众和演员,其作品更符合福建的特点和习惯,往往更容易受观众欢迎。”他说。
戏曲表现方式,不只是时代的
“中国戏曲从无到有,从盛到衰,又从衰到复兴,就是一条百转千回的路。戏曲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方式,但不可能恢复到一统天下的盛况,很多大学生不了解戏曲就是一大缺憾。”崔伟说。
在他看来,中国戏曲真正的价值是历史性和文化性,其独特魅力在于表达当代生活独特的视角、方式和效果,在于它跟现实的艺术形式或大家熟悉的艺术方式有所区别。我们现在说戏曲要赶上时代、戏曲要有生命力,并不意味着戏曲的表现方式要和电影、电视、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模一样。倘若如此,戏曲将会跌跌撞撞,弄不好还会猝死。
崔伟注意到,随着国家艺术基金在戏曲上的投入越来越多,我国戏曲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戏曲创作仍突出存在数量与质量倒挂,有“高原”缺“高峰”。
原因就出在忽视戏曲发展规律上。崔伟不无担忧地说,这一状况如不改变,长期下来会带来更加强烈的反作用,会把戏曲真正的审美价值和优势消蚀。戏曲发展要有忧患意识,现在应当提高戏曲质量,不能盲目生产。
同时,戏曲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评价体系和舆论氛围。评判者必须有良心、讲真话,把功利看得浅一点,站在时代的高度、学术的高度和剧种规律的高度,给出充满温度的有建设性的点评,并以此影响观众。
让他担忧的是,有些评论家与剧团或编导抱团,其不严谨不诚实的评价让观众迷失了方向,也混淆了好戏的标准。正因如此,人们才强烈呼唤重振戏曲评论的权威。
戏曲文本创作,多些人文精神
在戏曲文本创作中,人文精神缺失导致概念化泛滥,这一现象同样不容忽视。
“这种人文精神是站在中华审美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一种文学性思考。这种思考不是深奥的,是深沉的;不是简单的,是淳朴的。一些戏曲文本看似提高了文学性,但只是简单的文字和文采,缺乏戏曲文本的深沉感。这是当下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崔伟说。
戏曲是文学创作,是心血凝结,也是思考的寄托。然而,一些戏曲创作者急功近利,习惯于从媒介上找现成的素材,对人和事缺乏那种让人痛不欲生的悲怆感、喜不自禁的喜悦感和深沉思考的思考感。
“戏曲最大的特点是将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深沉融为一体。这种深沉带给人沉甸甸的人文反思。比如,京剧三国戏,少见刀光剑影,多是借助生动的戏曲情节讲人在战争中的心态,来表达中国人对和平的呼唤、对和谐的渴望和对合作的向往。”崔伟说,创作者有人生积淀,就会把一个历史故事说出人生感、历史感、哲理感,这就是艺术之外的修炼。假如你的作品让人信服,必定是内容有长久的生命力,且和欣赏者的情感靠近,能让欣赏者在心灵深处产生激荡,提升他对生活、历史和人生的认识,这就是最大的人文精神。
尊重戏曲传统,守住美的原则
好的戏曲总能让人记住戏中的人物,记住人物命运带来的震撼和共鸣。不过,一些现代戏,有人物,没性格。
崔伟认为,有的戏曲人物形象之所以极度干瘪,是因为对人物没有由衷的认识,没有内心很感性的感受。归根结底,是创作理念出了问题,导致创作态度不严谨、作品成色打折扣,其结果是观众反感。
如何把戏曲人物塑造好?首先要有一双文学家的眼睛,其次要有社会学家对人物的感触和把握。这是崔伟给出的答案。
“现在的编剧在人物塑造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既有观念上的,又有艺术创造力上的。”他举例说,有的人写历史剧是从网上找史料,你获得的史料越少,感受就越少,只能编。可再怎么编,都没有生活本身深刻。历史是一位老师,我们不善于在历史事件、历史史记以及自己的艺术感受中丰满人物,人物形象感很苍白也就不足为怪。
需要注意的是,舞台呈现中戏曲神韵的极度扬弃,导致戏曲美的稀薄。
对戏曲来说,修养比文化更重要,修养降低了,本身的艺术审美就会降低,就征服不了观众。如果用戏曲的方式表达戏曲,按戏曲的规律改造戏曲,大家都会持一种开放欢迎的态度。不过,有的导演对行业缺乏敬畏感,对戏曲缺乏深刻的认识。
“戏曲人首先要学自己的剧种,不是说学一招一式,而是学剧种和戏曲本质美学规律,尊重戏曲传统,守住程式化、行当性、古典性等戏曲美的原则。”崔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