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人保部正在配合财政部和其他部门,研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但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目前暂不考虑个税起征点调整。 中国个税制度有缺陷 杨志明认为,高收入阶层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起征点,而中低收入阶层大量在这个起征线附近,提高个税起征点后,可以减轻大量普通劳动者的税收负担。但据财政和税务部门统计,目前起征点为2000元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只有9000多万,占比较低。“如果起征点上调到3000或5000元,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将减少到三五千万人。”一位财政部官员说。 财政部官员表示,目前个人所得税总税收中的65%来自工薪阶层,与大多数国家的所得税税源结构有差别。在新加坡,占人口总数20%的富人贡献了93%的个人所得税。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把个人所得分为11类,每类适用不同的税率。这也是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缺陷。综合与分类结合的税制改革的核心思路是,逐渐使高收入群体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 综合税制改革需时间 财政部希望这次的综合税制改革,能充分体现人性化,把家庭成员数、家庭收入、支出情况都予以考虑。例如,个人收入高,但家庭人均收入低,那么对应的个人所得税额也会减少;假如家中有一位患者需要支出大额医药费,那么可以根据医药费支出额度降低其缴纳所得税额。 按照去年财政部的规划,如果进展乐观,个税改革方案2009年出台,最快2010年7月实施。但记者从财政部获悉,个税改革很难在今年出台。财政部官员表示,综合税制改革的最大难度是,如何建立一个电子稽征平台,这个平台能够保证个人申报总收入的真实性,需要银行甚至公安等部门的深入参与。 |
初春。政协礼堂三层会议室。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郑万通与提出提案的有关民主党派中央、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提案承办单位负责人围桌而坐,对提案进行集中协商办理,一场以“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的讨论热烈展开。 “进一步提高就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税收等杠杆对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降低部分政策性垄断企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比重。”全国政协常委何丕洁代表参与有关提案的民革中央首先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则更加关注民生:“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收入不公是很大诱因。对收入分配要有清晰认识,战略上要有刚性指标体系,要与国民经济增速挂钩。收入分配不与民争利,让利于民,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压缩政府‘三公’。” “现在最低与最高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差别已经达到15倍。垄断行业,资源是国家的,收入却是企业的。他们与其他行业收入差别太大,必须改革,否则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和我国平稳发展影响很大。”全国政协委员马培华代表民建中央的发言,引得委员们频频点头。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在听取11位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政协委员介绍提案内容后,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将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年度计划实施,进一步深化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规范金融机构的薪酬制度,特别是加强对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监管。 |
昨天上午,全国总工会负责人在接受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邀请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中国工会作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会将通过推动制定“欠薪罪”等五项措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切实维护低收入工人的权益。 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邹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从全国工会组织目前调查所了解的情况来看,75.2%的职工认为当前收入分配不太公平,有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中最大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格局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是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当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全国总工会就此提出五条建议: 一,把逐步增加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和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的比重,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作为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考核目标。同时在国有企业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挂钩的机制。 二,加大有关工资分配的立法力度,出台工资条例,同时建议全国人大对刑法进行修订,增加“欠薪罪”,明确对欠薪逃匿等恶劣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三,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能够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40%至60%的水平。 四,继续推动企业全面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企业工资分配中的职工参与度。特别要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大力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 五,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充分发挥二次分配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努力解决因为垄断、户籍这些问题对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关新闻 改变工会主席“端老板饭碗不敢维权”状况 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王敏谢良)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9日在梅地亚中心举行主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中国工会作用”的集体采访。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表示,工会正在探索多种长效机制,支持工会主席帮职工维权,改变工会主席“端老板饭碗不敢维权”的状况。 郭稳才说,从根本上解决工会主席权益保护的事情,就要进行组织形式和用人机制的创新。目前,一些基层工会有所创新,从社会上招聘职业化的工会干部,由上级工会出工资,把他们放在乡镇街道、社区工会,来维护职工的权益。 郭稳才介绍说,目前全国已经有14000个职业化的工会工作者活跃在基层的第一线,大大激发了基层的活力。前不久,全总召开十五届三次执委会会议,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决定当中提出,2010年要展开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的工资由各级工会承担的试点,准备投入近2000万元,推动这项工作有更大的发展,从根本上摆脱“端老板的饭碗、受劳动关系束缚不敢维权”的状况,使工会组织的维权力度更大一些,实效更多一些,措施更实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对此表示,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的建设,提高基层工会主席和组成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全总也在试行由上级工会代下级工会行使权力,以避免企业工会和企业的管理者、老板同在一个工会内,提意见维权不方便的问题,由上级地方工会直接代行下级工会的权力,来维护职工权益。 |
每日经济新闻3月10日讯 收入分配改革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报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3月7日表示,今年将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这是官方首次透露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表。 “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垄断与平等竞争的冲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的评论一针见血。 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垄断性央企高收入已经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收入分配改革短期可以见效的惟一可能突破点。 差别最大是奖金 “同为职工,垄断企业职工一年收入可以是普通企业职工10年的收入。”政协委员刘明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单位不是没钱发,而是愁找不到名目。”某电力央企工作的李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我们单位员工每月都有报销任务,即1500元的超市购物和1000元的汽车油票,完成任务就等于报销了2500元。” 据了解,该央企员工应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非工资性收入等内容,“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垫付款,而奖金包括绩效工资和月奖。” 小李属于中级职称,按照该企业的14档工资来计算的话,每个月也能拿到几千元的奖金,年底还有年终奖,“其实同其他非垄断性央企来讲,我们最大的差别就是奖金这块。” 加强央企薪酬透明 “有公开资料称,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姜汝祥认为,垄断行业占有全民所有的资源,其产生的垄断利润并没有转化为公共利益,而是纯粹在内部自行分配,变成企业职工的奖金或福利。 姜汝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些央企亏了要国家补,赚了自己用,以中石油为例,外界根本不知道其成本是多少,涨个0.5元,利润就来了。” 从以往经验来看,央企不计成本的支出方式比比皆是。姜汝祥认为,一方面他们上报国家亏损,另一方面花起钱来却大手大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央企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南航为6000名空姐统一换新装就花费了将近6000万元,而同月上旬,南航发布的半年报中显示亏损总额达8.35亿元。 “如何改革,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政府的决心。”姜汝祥认为,解决垄断性央企高收入问题,才是收入分配改革短期可以见效的惟一可能突破点。 姜汝祥表示,长期以来,这些垄断央企信息相对封闭,外界公众对垄断央企的成本体系、经营体系、财务体系的信息了解并不对称,而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垄断央企的高额收入。 针对国资委有关工资预算管理的薪酬改革,姜汝祥认为,单纯地实行工资总额管理肯定是不够的,绩效考核、经营业绩都存在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提高库存量,延长结算周期,这些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央企的经营利润,“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央企信息的透明性。” |
全国总工会发布专项调研 两成职工5年间未涨工资 本报讯 (记者 邵泽慧) 今天上午,来自全国总工会的张世平委员发布了一项总工会关于职工收入的专项调查,据上市公司年报分析,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而调查显示,两成职工5年间从未涨过工资。 张世平委员表示,去年全总就职工收入问题作了专项调研,发现存在五大问题。 ■低收入职工比例大 主要集中在一线和农民工群体 调查显示,被调查职工月均工资2152元,为全国城镇在岗职工月均工资88%。其中低于此标准的占67.2%;低于标准50%、每月只拿1000元左右的占17.3%;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占4.8%。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呈现利益群体分化态势 2008年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为4.77倍,有的高达10倍。据上市公司年报分析,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从2006年6.72倍扩至2008年17.95倍。 ■侵犯劳动报酬权益问题突出 劳动争议案增多 2009年有14.4%的职工被拖欠工资,比2007年高10.3个百分点。近60.2%的职工有超时劳动现象,其中劳动密集型、私营企业人均周工作51.8和53.16小时。37.6%的职工领不到或未能足额领到加班费。2009年1至9月因收入分配引发劳动争议案51.9万件,占全部劳动争议案36.4%。 ■社保制度不够完善,在城镇就业人员中 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62%和60% 与此同时,央企却占据了90%以上企业年金市场,通过补充保险进一步拉大二次分配差距。 ■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 工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 1997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2002至2009年,我国GDP年递增幅度10.13%,职工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8.18%。23.4%的职工5年间未增加工资。张世平表示,近年物价房价上涨,造成部分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调查显示,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最大的不公平。中国工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功臣,这一点连美国《时代》杂志都承认。”张世平委员提高了声音。她建议,应该尽快出台《工资条例》,对工资支付范围、标准、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尽快修订《刑法》,明确对欠薪逃匿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完善《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强化执法监督和劳动监察,运用法律力量确保职工收入分配权益不受侵害。 |
收入分配改革元年:加工资减税负并举 将3个月辛苦攒下近1万元住房贷款存入银行的按揭账户后,王晓林的银行卡开始亮“红灯”了。他一直认为银行卡至少要有10万元才能在上海这种国际化大都市里有安全感。但自从买房之后,他的存款就没有高过5位数。 王晓林并不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已经来上海10年了,在这里工作、结婚、生子、买房,还在一家国有葡萄酒公司做高管。十年间,王晓林的工资只增长了10%,每个月工资税后7000元出头,每个月还完房贷和支付日常开销之后,所剩无几。 有时候王晓林会羡慕或者妒忌他的同班同学李义。李义大学毕业之后通过各种关系进了电力行业的一家公司,房子的一次性支付使他省去了不必要的手续和麻烦,不菲的年收入让他在工作之余,还可以与家人一同去周边游玩,生活品质不知道比王晓林高了多少倍。 王晓林和李义的经历是中国收入分配现状的一个缩影,同样是大学生,同样是进了国有企业,但由于一家是竞争性行业,一家是垄断性行业,十年下来收入就已经相差了10倍。 以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为代表的中国畸形的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表示,一个社会当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那么注定它是不公平的,这个社会也是不稳定的。 2010年或许可称为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元年。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7日表示,今年中国将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这是官方首次透露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表。 可以预期,与之前收入分配改革重二次分配而轻一次分配的思路不同,本轮收入分配改革将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与此同时,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一言以蔽之,本轮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加工资”与“减税负”并举,让老百姓能够直接分享GDP增长的成果。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从去年开始,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例过低的问题就以各种方式凸显在公众面前。 据参加常委接见的政协委员们透露,常委们或多或少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一位常委还明确表示,作为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 民革中央在向本届政协大会提交的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低收入人群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工资所得,要增加他们的收入,就要在努力增加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曾长期在劳动保障第一线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关键是要提高农民工收入,因为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能够控制的只有最低工资标准。 刘家强认为,近年来由于政府不断提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每年增长幅度都在10%,在成都,养老金平均水平已经到1000元左右,但工人的工资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这种“倒挂”现象是不正常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趋好,物价上涨不大、就业压力与以往变化不大,因而也赞同现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他表示,各类企业低收入工薪劳动者增加工资收入主要是依靠政府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来实现。 “要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制度给予税收减免优惠,鼓励和引导这些企业给员工加工资。”苏海南说,而且“加工资、扩内需”的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在企业员工工资增长的同时,事业单位今年将逐步实施绩效工资,还可以通过建立边远地区、艰苦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对这些地区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合理增加一些工资。”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对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一些担忧。他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带动低收入者工资增长,但对于企业来说,会造成用工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用工需求,有可能增加待业人群和失业人群。 强化集体谈判实现“加工资” 在优化初次分配中,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着同样重要作用的是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虽然政府每年都会出台工资指导线,但这不像最低工资标准一样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虽然会追究制裁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但并不会制裁多年不涨工资的企业。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唯一途径是推动行业、区域性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而且这种集体协商应该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 民革中央建议,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通过“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把分散的农民工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劳资双方对等谈判的格局,从而在理性沟通中构建企业职工工资调整机制。同时还建议,尽快选择一些地区进行试点。 刘家强也表示,工资集体谈判机制一直都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践中,工会与资方谈判能力比较差,因为工资的增长是需要以企业的经营数据作为依据的,但企业不会把这些材料交给工会。 因此,刘家强建议,下一步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尽快发挥作用,这将非常有助于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直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李实表示,虽然初次分配在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政府能做的非常有限。 “整个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都由一个供求关系决定,因为政府的过多干预可能会给有序的市场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但这并不是说整个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不需要政府管制,而在这个层面上做这些相对比较有限。因此政府监管的重点应该在二次分配。”李实说。 垄断行业改革 在政协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指出,30年来中国的改革一直在做“加法”,比如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改革受到欢迎,而现在到了做“减法”的时候,要与不同的利益集团博弈,因而改革就变得非常艰难,收入分配就是这些“减法”改革中的一项。 “提低、扩中、控高”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六字方针,调控高收入者收入是改革的最难点,与既得利益集团的讨价还价也是目前收入分配改革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垄断行业改革就属于难点中的难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职工平均收入是最低收入行业的1.38倍,到2008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14.61倍。从高收入行业来看,除了个别行业之外,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具有行政垄断性质。从各个行业的收入分配特点来看,基本上呈现垄断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竞争程度越高收入相对越低的局面。 要跳出垄断行业薪酬过高的怪圈,李实认为不是很难。他表示,单纯地实行工资总额管理肯定是不够的,有必要实行结构型管理——垄断职工的岗位是可以找到市场价位的,加之参考,可以对垄断行业每一个职位的工资标准进行准确评定。以这个标准对垄断行业员工的工资进行控制。 民革中央另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的提案明确提出,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职工收入更多地和行业性质有密切联系,从而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显得弱化,加大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而且直接削弱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弱化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该提案建议,国家在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税或要求其向国家上缴超额利润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垄断行业管理体制并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 另外,也有代表建议国家对垄断行业征收资源附加税。这些观点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同。 苏海南表示,为了调控垄断行业职工的偏高、过高收入,要从源头上进行调控,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应全部上缴国家财政,其原来无偿占用国家资源必须向国家财政增缴资源占用附加税。这样可以将企业的高利润转变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于二次分配。 他说:“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要把利润上缴给国家;从政府角度看,要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采取减免税,这样就会让居民分得的份额增加,而政府让利的部分可以从征收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中弥补。” 李实则认为,从根本上解决,要打破人为垄断行业,最有效的机制就是引入更多企业进入,实施行业竞争机制。对于自然垄断企业,国家对于它的工资管理、工资增长控制要更加理性。 减税进行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部正在配合财政部和其他部门,研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因为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是,高收入阶层都远远超过了起征点,而中低收入阶层大量在这个起征线附近。提高个税起征点后,可以减轻大量普通劳动者的税务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减少个人税负除了提高起征点之外,还可以减低税率,这些都能有效地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与减低普通劳动者税负相关联的是,政府应该对高收入者的税收状况有效监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些高收入群体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远远不够,存在不少偷税、逃税、漏税机会。 李实建议,政府应当在税收监管上多下工夫,防止偷漏税现象出现的同时,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保障覆盖,并将垄断行业内的高额利润转移到二次分配中来。 “在一个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里,政府的适当角色之一就是以最低限度的效率损失,达成最高程度的公平分配,以此促进弱势群体的利益和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在此方面,政府应有更大的作为。”李实说。(记者:纪虹宇 郭晋晖) |
老百姓对政治的关心,是实打实的收入有没有增加,日子是不是过得更好,孩子有没有书读,老人如何养老。这些民生话题,在此次两会上的集中体现,就是收入分配改革。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民众注意的是:“蛋糕”做大了,我能分享多大一块?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背景,当是目前财富增长之后,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以前中国人说“不患寡,患不均”,实际上,应该是“患寡,亦患不均”。贫穷匮乏的社会,即使平均分配,也不可能给人民有尊严的生活。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一直致力于做大财富蛋糕,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惊人财富。当中国逐渐成为GDP大国之时,由于财富分配失衡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做大财富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配好财富蛋糕是政府的良知”之执政理念,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知。 舆论关注的焦点是蛋糕如何切分。诸多评论中,一组证明财富分配失衡的数据屡屡被提及:十余间年,中国GDP分配中,财政收入和企业盈利分别上涨9.62和10.06个百分点,而劳动者的报酬却下降了13.66个百分点。 不言而喻,提高劳动者收入是改革分配制度的关键。基于此出发点,税收制度的改革也就迫在眉睫,而其核心在于减轻税负。 如评论者所言:如果真正把就业视为“民生之本”,政府就要对体制外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税收上让利。从数据看,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问题的贡献率达75%,而民营企业对解决就业问题的贡献率达80%。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如今最大的压力,恐怕是来自明的暗的税费,包括那些灰色和黑色的“租金”。 税负改革的另一个着眼点,是个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家庭为单位纳税、改变工薪阶层为纳税主体的建议不断被谈及。在“平衡‘国’‘民’分配应全面修正个税制度”的评论中,经济学者马光远分析说:中国目前的个税制度,不仅体现在起征点上,更在于税制本身的设计偏离了公平和正义。比如,在美国,将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联邦所得税的5%,10%的高收入者承担了个人所得税的60%多,1%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30%多,从而形成了比较完美的“倒金字塔”的税收负担结构。而在中国,富人约占总人口的20%,但他们上缴的个人所得税只占全部个人所得税的10%,使富人的税负成为世界上最轻的。 合理分担税负,是个税改革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尽可能让百姓少缴税。在前几次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讨论中,税收部门往往会算这样的账,如果起征点提高几百元,财政收入相应减少多少。不能说这样的考量毫无理由,但在财政收入增长明显高于民众收入增长的前提下,政府应该有不与民争利的气量。况且,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不能永远靠政府投资来激励,减税的“小利”,换来的将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长足发展的“大利”。 要知道,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 |
中新网3月7日电 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政研室主任李朴民今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2010年,国家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 李朴民称,2009年,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了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政策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9%,实际增幅为1986年以来最高。住房、汽车、家电、节能产品等销售旺盛,居民服务消费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李朴民指出,2010年,国家将继续顺应居民扩大消费、改善生活的需要,及时调整完善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继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落实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完善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力度,把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政策实施的时限延长到年底,扩大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地区。 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支持居民自主和改善性住房消费,继续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继续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发展服务消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会展、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支持“三网”融合性业务发展,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老年护理等服务消费。 优化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强化产品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
中新网3月5日电 农工党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说,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出口受阻,增加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无疑是确保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消费潜力”变成“现实消费”。 提案说,消费能力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一般来讲,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均等化程度越高,消费需求就越高。当前居民消费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均收入水平偏低,且结构不合理,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存在不确定性,加之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不足。因此,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上两方面问题。 提案指出,“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收入结构”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之根本。首先是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最根本还是要充分保证老百姓的就业。在保证老百姓就业方面,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老百姓的就业能力与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议将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此提高老百姓的就业能力。 其次是提高收入水平。多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长期低于GDP增长速度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是导致老百姓消费能力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给职工涨工资,也就是所谓的提高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比例。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问题的要害是,如果提高了工资,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必然挤占企业的利润,企业利润的减少,必然导致企业用工需求的下降,导致失业增加,不但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的目标达不到,相反可能还会由于失业增加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政府要减税,只要政府减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机制,就不会挤占企业利润,保证老百姓收入增长的目标才具有了实现的可能。 第三是要改善收入结构。收入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消费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财富不断向高收入阶层集中,由于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和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消费增长。改善收入结构,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行业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距进行合理限制;二是加强税收的调节功能;三是打击非法收入。 提案说,“提高保障水平,优化供给结构”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之关键。为此,需要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改善居民的消费意愿;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调整优化商品供给结构,满足居民的消费意愿。 |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 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我们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 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 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 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10:30]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 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 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 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掌声)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落实好农村妇女妇科疾病定期检查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 [10:34] 切实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
2010年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温家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09:05] [温家宝]:一、2009年工作回顾 [09:05] [温家宝]: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 [09:06] [温家宝]: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掌声) [09:07] [温家宝]: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6年增产;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09:08] [温家宝]: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实践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掌声) [09:08] |
摘要:一份名为《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紧张修改,不久将上报国务院。仅以个税改革方向为例,将以家庭为个税征收主体,个人所得税按照综合征收,以此降低赋税。 21世纪经济报道3月5日讯 历经四年,收入分配方案的神秘面纱或将揭晓。 3月4日,本报记者获悉,一份名为《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下称《指导意见》初稿),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紧张修改,不久将上报国务院。 在《指导意见》初稿的初步方案中,一些突破性的制度设计理念也首次实质触及。仅以个税改革方向为例,将以家庭为个税征收主体,个人所得税按照综合征收,以此降低赋税。 参与过《指导意见》初稿征求意见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杨宜勇告诉本报记者,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改革的主体不是一元的,而是N元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也正因牵涉到各种利益的博弈,这个早在2006年就一度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的《指导意见》初稿迟迟未出台。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们亦对收入分配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诸位代表和委员看来,是到了政府“出手”的时候了,重点在于降低政府、企业的收益比例,加大居民的收入占比。 “政府须更主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3月4日对本报记者说,其认为在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 据本报了解,当前的《指导意见》初稿版本中,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指导意见》初稿首要改革对象。 “城乡收入差距是主要的问题,既有收入差距的问题,更有收入不公平的问题,如农民工。”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告诉本报记者,其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提案》。 改什么?要增加工资性收入 对于即将启动的收入分配改革而言,重点改革什么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获悉,《指导意见》初稿将会提出要在初次分配中适当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改变目前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 提出增加工资收入等劳动报酬这一共识,在刚刚提出收入分配改革意见或提案的多位代表和委员中占绝大多数。 《指导意见》初稿中关于即将推行的工资方面的收入改革是按照“限高、促中、提低”的要求来进行的。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关键看两个比重:一来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二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其中初次分配政策是《指导意见》初稿出台的重点。”杨宜勇告诉本报记者。 叶青作为统计系统的专业人士对此深有感触,其告诉本报记者,“关键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叶青之所以如此强调增加工资收入,是因为在其看来,分配改革首先要针对初次分配,而初次分配中最主要的就是工资。 “初次分配主要就是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叶青说。 叶青透露,1996年至2007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因此其呼吁中国亟待建立长效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个人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 更进一步的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超过10%,职工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年均增长只有8.18%。 提高收入: 个税或以家庭为单位征收? 如何提高工资收入,并缩小各个方面的收入差距? 本报记者了解,在当前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版本共分为四个部分,对这一难题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第一个部分是涉农,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第二部分是增加对低收入居民的扶持;第三部分则为提高工资性收入;第四部分则为通过税收手段(主要是个人税收)来调节收入分配。 正在制定中的《指导意见》初稿强调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要采取综合征收的方式,事实上,目前将个人交通补贴等纳入个税范畴就是其中一种做法。 本报记者独家了解,《指导意见》初稿关于个税的一个最大的突破就是确定了一个方向:个人所得税或将按照家庭为主体进行征收。 “个人所得综合计征要开展了,车补等都计入综合了,这是小综合;还有大综合,个税现在是分着征的,以后按照家庭为单位来征收,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一位参与《指导意见》初稿征求意见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通过个税调节差距之外,知情人士透露,对于垄断行业高收入、事业单位薪酬改革、离退休人员工资以及低保等方面,也在《指导意见》初稿中得以体现。 缩小差距:二次分配路线图 提高工资性收入并不能完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本报了解,关于工资收入方面,《指导意见》初稿还强调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指导意见》初稿中特别强调了“工会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强调了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要发挥作用。 不过,即使对于涨工资,工人群体也存在诸多不同,普通工人收入较低,农民工收入低,不同行业之间的人收入也有差距,管理层和工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亦是一大挑战。 本报了解,《指导意见》初稿将通过二次分配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格局。 这其中的两大难题,一是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存在的巨额社保缺口,以及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对工资性收入提高的部分抵消;三是国家征收垄断收入,并在二次分配中以转移支付方式缩小差距。 以《指导意见》初稿中强调的反对垄断企业过高收入的说法为例,苏海南表示,国家就需要通过二次分配将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收缴后让利给居民。 “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要把利润上缴给国家;从政府角度看,要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减免税,这样就会让居民分得的份额增加,而政府让利的部分可以从征收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中弥补。”苏海南说。 对于如何化解支出压力,防止工资提高被抵消,苏海南告诉本报记者,“将出的《指导意见》初稿包括二次分配中财政收支中拿出多少用于社保、教育等问题。”担任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的苏海南,也曾参与了《指导意见》初稿的征求意见工作。 相比较来说,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这一任务则更加艰巨。 “城乡收入差距可能是最不公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加上福利性收入差距更大。”因此,这也成为国家最为关注的调整分配的重点。杨宜勇告诉本报记者. 安徽省政协常委程必定就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大量民工在沿海地区找不到工作,收入骤降,收入差距更大,其认为如今进行的产业转移会加快内地城镇化建设,有可能缩小这种收入差距。 在《指导意见》初稿当前版本中,提出要加大农村收入,其中加快城镇化步伐、壮大县域经济是核心措施。 在迟福林看来,其希望“城乡收入差距从2008年的3.31:1控制到3:1以内。” 何时改:2010年或是改革元年 2010年,收入分配改革大幕已徐徐拉开。 3月初,全国两会刚开始,致公党中央就以集体名义向全国政协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提案》。 截至3月4日下午5点,据本报不完全统计,已经有4份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建议或者提案的代表和委员,分别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博客)、致公党中央、迟福林,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等都提出了相关提案。 更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了自身的看法,这些提案或建议将为正在进行修改之中的《指导意见》初稿提供借鉴。 “本来2009年应该出台的,由于2009年保增长的比较忙,加上国务院也要求再修改完善下。”3月4日,一位参与过《指导意见》初稿征求意见的核心人士透露说。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 “2010年如无意外,肯定会出台。”上述参与过《指导意见》初稿征求意见的人士透露说,杨宜勇和担任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的苏海南也基本肯定了这一说法。 中央高层在今年年初就释放出相关信号,并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2010年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紧接着在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亦特别指出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苏海南看来,国家高层已经深刻意识到收入分配改革的紧迫性。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说,在2010年的工作中,政协“将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本报记者钟良对此文亦有贡献) |
呼声渐高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起前来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提工资、破“落差”、增福利,代表委员就此建言献策,开出三剂药方。 涨工资:把“蛋糕”分给普通劳动者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话题已经不新鲜,然而近年来,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收入差别不断扩大,物价高了,房价疯了,百姓的工资却总不见涨。收入分配亟待进行实质性的调整。”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 全国总工会近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其中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分给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太多,分给老百姓的份额较少,人们普遍觉得付出和收获有差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 2002年至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超过10%,职工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年均增长只有8.18%。“蛋糕”做大了,分给职工的分量反而减少了。 “这对众多普通劳动者有失公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张世平说,“关键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张世平建议将促进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提高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计划,并作为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目标,这样确保广大职工、特别是普通职工有一个工资增长的稳定机制。 破“落差”:不同行业收入差需要“调控” 新年伊始,各地陆续传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消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正提上一些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然而,呼吁多年的这项改革仍然面临许多“梗阻”。不同人群、不同行业间收入分配“落差”过大等问题依旧摆在人们的面前。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坦言,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偏大,正在呈现利益群体分化态势,“强资本、弱劳动”的现象比较突出。 “城乡居民之间在收入、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差异很大;企业技术和管理干部与普通职工之间、城镇工与农民工之间、正式工与劳务派遣工之间,差距也十分明显。特别是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收入畸高。”陈世强说。 张世平给记者出具了一组数据:据上市公司年报分析,208家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从2006年的6.72倍扩大到2008年的17.95倍。2008年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平均接近5倍,有的行业职工实际收入是其他行业的10倍。 “他们凭什么拿这么高的工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矛头直指垄断行业,“拿银行来说,垄断了资本要素,吃着高额的存贷利差,简直就是暴利,员工的工作却挺轻松。”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我国要形成消费主导的发展方式,就必须打破垄断,创造公平机会,整顿分配秩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有资源的配置问题。如果国有资源还主要配置在竞争领域,甚至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那么就很难启动民间投资。” “不同行业间收入有差距是正常的,但差距过大就有失公平。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把这些差距拉近到合理范围内,收入畸高的要适当调控下来,明显偏低更要适当调上去。”蔡继明说。 增福利:二次分配的公平之策 实际上,超时劳动、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问题严重,也降低了职工的劳动报酬;另外,社会保险缺失,既影响了职工收入,又削弱了二次分配的调节作用。 据张世平介绍,由于我国现有的社保制度不够完善,再分配领域“逆向调节”的问题比较突出。 来自全国总工会的数据显示,在城镇就业人员中,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62%和60%。农民工的参保水平更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不足20%和31%,许多劳务派遣工的社保缴费基数低于工资水平,甚至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企业年金市场,通过增加补充保险,进一步拉大了二次分配中的差距。 王新奎提出,要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一方面政府可以将部分税费“退还”给百姓,特别是可以提高起征点,增加普通职工的实际收入。另一方面,老百姓呼吁最多的“四金”问题,以上海为例,职工如果是自己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实际要占到收入的53%左右。 蔡继明表示财政收入应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例如提高低保的补助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都是促进二次分配公平公正的渠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在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要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个人工资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在二次分配中应更加注重公平。总理的一席话,给了百姓很大的鼓励。 代表委员们期待,中央能出台更加细化的方案,尽快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实质性的进展。
|
本报记者 崔鹏 谢卫群 刘毅 ■王乃静委员(山东省工商联主席):要努力使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让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金建忠代表(上海市嘉定区区委书记):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居民劳动所得 ■周联清代表(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要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编者按: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深入阐述了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2010年,我们如何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代表委员围绕“八个加快”展开热议,畅所欲言。我们就此展开连续报道。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重点应该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努力提高居民劳动所得 “目前,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在向资本倾斜。”山东省工商联主席王乃静委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我国目前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王乃静认为,这种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现象,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不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如果老百姓没多少钱可以用来消费,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上海嘉定区区委书记金建忠代表认为,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企业只有提高工资才能招到工人。“这表明劳资关系出现了调整的契机,为提高职工收入创造了机会。”他建议,今后一定要在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居民劳动所得。此外,还应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谈判机制,提高普通劳动者与企业谈判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此外,王乃静还建议,应加快二次分配制度的改革。今后要更多地运用财政手段和税收手段,直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应该充分考虑家庭综合税负能力,探索以家庭为单位计征和抵扣个人所得税。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对有利于就业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将减税负与促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还应适当增加政府货币转移支付,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 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2009年,上海市嘉定区实行了“产城结合”,即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实现城镇化。金建忠说,城镇化是推动结构转型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步伐加快,第三产业才能繁荣起来。这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还可以让更多的农民工有机会找到工作或提高收入,“城镇化其实就是人口的再布局,这种布局就会带来新的消费力,而新的消费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对新产业的成长非常有利。” 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王乃静认为,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还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城镇化的发展偏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只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 “今后一定要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村覆盖,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王乃静说,要努力使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让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区域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不仅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成为全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推动力。”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周联清代表说。 福建省近日提出加快推进和优化临港工业布局,这将进一步增强福建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福建在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均等化。”周联清说,今后要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布局上应相互依存、取长补短,要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 金建忠认为,无论在一个地区内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都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明确符合发展定位的产业规划,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推动土地、资金、公共服务等资源形成集聚,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 “比如,在土地配置上,通过置换、退出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将有限的土地指标重点向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倾斜,以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金建忠说,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上的投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从而带动国际、民间资本对城市建设和重大产业类项目的一系列关联投资,形成累积效应。 |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 贾庆林称高度重视收入差距影响稳定问题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本报记者 范继文 摄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作工作报告。(来源:京华时报 摄影:新华社记者黄敬文) 背景:劳动者报酬与政府收入占GDP比重 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制图 吴尚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昨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在谈到2010年工作部署时,贾庆林说,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报告·今年工作 今年将更加关注民生改善 【报告内容】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更加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专家分析 收入分配不合理关系深层次问题 “中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均主要表现为居民劳动力收入在整个要素财富分配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对于绝大多数中低收入民众来说,劳动力收入是其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是多数人唯一的财富收入来源。当劳动力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时,自然会导致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十分低下,消费支付能力小。 温家宝总理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按照总理此前提出的改革国民收入分配的要点,中国政府今年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给予更多关爱,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继续抓好扶贫工作。 专家们指出,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是关系到经济增长由过度依赖出口向内需拉动转变的深层次问题。以2009年房地产市场为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有能力购房者在楼市中不断积累财富,而无力支付首付的居民很难购买首套住房。 对此,易宪容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权力在要素市场中的支配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 >>委员建议 期待出台分配具体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金义华认为,重视收入差距过大这个关注点很好,也是应该的。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提高,缩小差距就越来越显得迫切。城乡收入差距也好,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收入差距也好,都还是比较大的,老百姓期盼缩小差距,过更好的生活。因此,更要重视贫富悬殊背后的社会不公,老百姓带着怨气就很难把工作搞好。他表示,期待下一步对该问题的具体政策出台。 ■其他工作 抵御西方多党制两院制影响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研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决抵御西方多党制和两院制的影响。要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用,广泛吸收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参与国是。 健全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制度 改革创新是增强人民政协工作活力的不竭源泉,科学化是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着力把握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要在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上下工夫,以构建学习型政协组织和委员队伍为目标,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在完善科学制度上下工夫,健全提案、视察、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等经常性工作的制度,建立综合协调、信息沟通、绩效评估、督察落实等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 报告·去年工作 引导非公经济 不裁员不减薪 厚民生才能聚民心,顺民意才能保民安。积极引导政协委员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为稳定就业作出贡献。 拥护处置乌市 打砸抢烧事件 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坚决拥护党和政府依法处置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及时召开主席会议、常委会议进行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参与拍摄影片《建国大业》 举办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出版《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等系列图书,参与拍摄《建国大业》等优秀影视作品,进一步扩大了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 ■相关报告 一年以来提案 办复率99.58% 据新华社电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提交提案5820件,经审查,立案5218件。截至2010年2月20日,180个承办单位已办复提案5196件,占立案总数的99.58%。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昨天下午代表政协常委会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报告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时说,总体来看,凝聚着委员们智慧和心血的提案,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体现了政协特色和时代特点。 ■现场花絮 老外唱中国国歌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式齐唱国歌时,记者听到身边有个声音非常洪亮,字正腔圆。记者转头一看,竟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只见他表情严肃认真,唱得十分投入。 记者与他交谈得知,这位名叫龙安德的外国人是德国驻华使馆新闻处工作人员,已在京工作4年,此次受邀参加政协会议开幕式。 本版综合新华社 本报记者 周宇 易靖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