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执法外包”是拿公权的诚信开玩笑

www.fjnet.cn 2012-07-26 08:28  柏文学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广东审计发现,该省有12个市利用社会资金建设28个“电子眼”项目,收取罚款当利润,违反公安部及广东省公安厅的相关规定。(7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

众所周知,“电子眼”的职责之一是监控交通违章的。执法者可以把“电子眼”获得的信息作为证据,对违章者进行相应处罚。显而易见,“电子眼”是一种执法工具,应当由执法者来管理、使用。至于“电子眼”的项目建设,“谁的资金”不是问题的实质,“谁在使用”就是问题的关键。不管是政府不肯出钱,还是政府出不起钱,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把执法工具外包给社会资金去投资,拿罚款当利润,执法行为商业化,这完全是把公权的威信当玩笑,也是拿公权的诚信开玩笑。

作为公权执法,安装“电子眼”的初衷,本应是为了公共利益,寻踪并追究交通违章行为,以便大家养成“遵章守纪、不闯红灯”的良好习惯。但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回报,那就势必希望别人多闯红灯、多超速,这样才能收回投资,并大赚利润。如果人人在道路上尊重守法,投资者便血本无归。为了获取利润或者超额回报,投资方有可能“钓鱼执法”,暗设陷阱,甚至跟相关部门串通,调整调速器,让人们“被超速”,这完全是对人民权利的侵犯与剥夺。这个玩笑可以开得?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此类非法的“执法外包”,在广东已非首例。2006年,媒体报道称,东莞石碣镇内的电子眼,是由石碣镇政府和民营企业共同投资和管理的,违章记录和通知都由企业负责,引发舆论大哗。事隔多年,此类执法外包为什么沉渣泛起?很值得人们深思。这不仅涉及执法的规范性,还涉及公权的诚实性;不仅涉及执法的严肃性,还涉及公权的职业道德;不仅涉及执法的正当性,还涉及公权对私权利的姿态。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