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查居住证,也须避免外来人彷徨

www.fjnet.cn 2012-08-10 07:25  蒋璟璟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在街上闲逛,突然被拦下检查居住证,没证就一律带走并交钱办证。8月6日晚,东莞塘厦镇清湖头社区的近百名新莞人,就这样被带到社区治安队,直到交15元“办完”居住证才陆续获准离开。8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清湖头社区治保主任,他承认此事确有发生,但并非报料人所称“强行拉到警务室办证”,而是请他们配合工作。“让他们到治安队登记一下,给他们宣传教育一下办居住证的好处。”

唯有事先告知、可以预期,城市治理的种种行动,才天然具备合法性。回望东莞塘厦镇的“一夜惊魂”,数百新莞人无一不被突如其来的检查,扰得不知所措、惴惴难安。身份暧昧的“治安队”,竟做出当街拦人、找茬捞钱的荒唐事,是非颠倒至此,果真叫人无语。以正义之名,行卑劣之实,无疑是最不容恕的“恶”,一如“假借居住证,为难路人、设槛寻租”的行径一般。

治安队原就没有扣人、办证的权力。若追根溯源,“治安队”乃群众自治组织,职权并非法律赋予,而由公安部门等委托所得。在既存规则框架内,治安队不得以单独名义,实施具体行政行为。

比照之,东莞清湖头社区的治安队员们,所作所为明显超越了自身定位,不仅有自我扩权之嫌,且其限制公民自由的做法,已然违反了相关法律——事实上的违法者,却打着“维护社会治安”旗号四处招摇,何其滑稽?

从制度设计本意来说,推广居住证,是为使非户籍人口更多享受“市民待遇”。由此可见,它并不以强化社会控制、管束流动人口为追求。

东莞个别区域,当街拦人、突击查证、强行办证的做派,无疑是对居住证政策的误解。何以至此?到底是智商缺陷,亦或故意刁难,你我不得而知。若发散联想,现实中初衷良善的规定,不时引发民众极大抵触,想来便是某些执行者“胡搅蛮缠”之过吧……

当然,草根色彩极浓的治安队,从不能代表当地的官方立场。“压榨外来者”的罪责,不一定能加诸东莞管理者身上。但至少,在塘厦镇清湖头社区,职能部门约束不力,致使治安队员胡作非为,乃是不证自明的存在:一时的造次,必源于长久的积累。

在东莞,居住证引发的一夜慌乱,只是治安队员的擅作主张?答案暂缺,追问艰难。环顾四下,可肯定的是,在某些城市,对“外来者”的偏见根深蒂固。一般民众视他们为争夺资源的竞争者,城市治理者则将他们看成危险、麻烦的源头。

在此认知前提下,所谓刁难、歧视,也俨然变得理由充分起来。这种灰暗、不良的情绪,无疑在给贪婪、败德者壮胆,继而“拦人办证”一类的剧情,也就注定频发了。

健康的城市,不应将柔性的规定硬化,私用成敛财的工具;不应将外来者,视作刀俎上的鱼肉……包容的气质,才能酝酿一座城的伟大,本地人的狭隘尚可以理解,但拥有引导力的职能者先当接纳多元。

□华西都市报特约评论员蒋璟璟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