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17日报道,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赴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参加替考。事件披露后,教育部派工作组赴河南省、湖北省指导督办调查此案,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这是性质极为恶劣的替考作弊案件。高考作弊丑闻,几乎年年有,而且愈演愈烈,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缺一部《考试法》,没有明确对作弊的处理,但其实,针对替考作弊等行为,完全可以依据我国《刑法》相关条款进行问责。作弊之所以高发,关键原因有二。 其一,对于作弊行为的调查、处理,往往就由教育行政部门实施,而众所周知,教育行政部门也是作弊的相关利益者,像这起替考作弊案,如果查实监考被收买、通融,教育行政部门至少要负领导责任。还有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当地的高考利益,纵容作弊——作弊可提高考生的分数,也提高当地的升学率,如此一来,作弊调查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弊事关考试公平,一分之差也影响学生的最后录取结果,一名考生作弊成功,就完全可能改变整个录取秩序。因此,教育部门往往以平息家长情绪、维稳等名义,压下作弊事件,对其轻描淡写,而一些参与作弊者也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于是有恃无恐、监守自盗。 其二,作弊的收益巨大,目前已经形成作弊利益链条。据媒体报道,组织替考者自称可以通融监考,这看上去是在暴露自己的“罪行”,但更是在做“宣传”,前年,我国曾曝出研究生入学考试泄题案,涉案的教育机构事后还以此为卖点招揽生源,可见他们并不以此为丑,反而告诉考生自己有“本事”。 更应该引起反思的是,考生、枪手不引以为戒,而是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被抓只是小概率事件,他们凭借作弊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学校,而一旦成功,考生的命运就可能完全改变。按照我国当前大学不坚持质量标准“宽出”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出意外将顺利获得文凭,而拿着这一纸文凭,他们可继续玩各种非法手段,谋求好职位,获得比那些老老实实的人更好的职业发展。 替考案件必须严肃查处,给公众交代,这才能维系高考公平,与此同时,还必须深刻反思高考弊案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切断作弊利益链条。▲(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相关阅读:
- [ 05-23]九江招考作弊事件还需解开三大疑团
- [ 05-19]认定公考作弊,不能只靠“技术”来判定
- [ 05-04]“树林考试”未必能防考试作弊
- [ 03-14]改变考试作弊“低成本”现状
- [ 03-03]对考试作弊就该重拳严惩
- [ 02-12]哈理工MBA作弊案,答案是哪来的?
- [ 01-24]给幽默的防作弊标语点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