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2014-07-14 16:12: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
稳中求进是当前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基调。稳的是经济增速、物价和就业,进的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半年陆续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所增强,经济结构逐步改善,提质增效的步伐悄然加快,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已经基本实现。 服务业比重偏低是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性服务业滞后,更是制约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一大短板。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介绍,今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正悄然加快,其商务活动、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近3个月来均出现大幅回升。6月份,水上运输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批发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的商务活动指数均攀上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企业业务总量快速增长。随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近年来第三产业增速持续快于第二产业的趋势有望继续。一大一小将使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源于制造业企稳回升的传导效应,更源于制造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的有力支撑。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介绍,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3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回升,尤其是新订单指数持续回升,6月份达到52.8%,高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二季度新订单指数平均值为52.1%,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由于需求改善,持续疲软的市场价格止跌回升。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回升到50.1%,今年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支撑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的持续收窄。一降一升表明制造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 PPI持续负增长是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以来下行压力加大的集中体现,因为PPI反映的是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它的持续负增长,表明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持续走低,也意味着工业企业效益不容乐观。到今年6月份,PPI已经持续28个月同比负增长。不过从4月份开始,PPI降幅连续3个月持续收窄,6月份同比下降1.1%,创下了2011年5月以来的最低降幅。PPI降幅持续收窄,说明在需求回暖的支撑下,工业品出厂价格在逐步回升,市场环境日益宽松。一窄一宽也使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 PPI降幅持续收窄,说明在需求回暖的支撑下,工业品出厂价格在逐步回升,市场环境日益宽松。一窄一宽也使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 企业效益的改善,直接体现为实现利润的稳定增加。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764.4亿元,同比增长9.8%。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当前工业利润10%左右的较高增速是在上游产业中的煤炭、石油等采掘工业和高耗能的钢铁、有色金属等利润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的,贡献则主要来自于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通信等高附加值行业利润的大幅增加。一增一减显示工业经济整体质量在稳步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在效益改善的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有所缓解,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去年以来,第二产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要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左右,而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则持续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一高一低意味着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作为GDP第一大省,近年来广东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上半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升,工业中的高端先进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而高耗能行业日渐式微。与此相反,一季度GDP排名靠后的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均为能源大省,这表明全社会能源需求疲弱,背后则是全国高耗能行业增长放缓的生动写照,也是全社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的集中体现。一头一尾彰显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悄然转变。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正向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所增强,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逐步显效。 而且,消费的增长是建立在公款消费受到抑制,大众消费、网络消费等持续加快的基础上。一消一涨透露出消费结构本身发生着积极变化。 投资的增长则一方面是房地产和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高位放缓,另一方面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投资增幅持续加快。一缓一快预示着投资结构更加优化。 (经济日报记者 薛志伟) |
相关阅读:
- [ 07-08]好环境就是金饭碗
- [ 06-24]PMI向好可能是昂扬数据的先声
- [ 06-20]定向调控关键在对准靶心
- [ 06-19]李克强:中英合作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 [ 06-06]莫迪模式能开启“印度梦”吗?
- [ 06-05]经济需要微刺激,不是大手术
- [ 06-05]自贸区莫走“开发区”老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