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新闻评点 > 正文

涵洞夺命背后有多少责任漏洞

2014-08-26 08:26:36 房清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广州市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有一辆小车被水淹没。经现场勘查,小车上有7人,均已无生命体征。据新华社报道,当地媒体2年前就曾就事发涵洞积水一事质疑当地水务部门,而涉事水务部门的回应一直是“将改造”。

该涵洞之所以积水多年而未进行升级改造,或因其权属难以确认。涉事铁路方自称不是下穿铁路涵洞的管理单位;当地政府部门也未透露涵洞的安全维护由谁来负责。不管如何,当地民众多次反映问题,有关部门也总承诺“将改造”,可为何就一拖再拖,罔顾可预见的风险?就算改造需要缓冲时间,做好交通安全疏导,能有多难?

近些年来,城市下水道的问题并不少见。可现实中,又有多少地方重视其警示作用?而今,当地水务、城管部门牵头,开展了对水浸黑点的隐患大排查。一次又一次的事故成了相关隐患堵漏的推动力说明了一个问题:公共管理中缺少倒逼自我修补的能动机制,如防涝的刚性考核与可追溯到人的问责,总是等到悲剧发生才知道重视。这种权力偷懒遗留下的责任漏洞,其实是更可怕的“夺命涵洞”。(福建日报)

——湖北·房清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