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海峡导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暗访了几家网络代购海外药品买手,发现境内外药品的差价明显,买手们从中赚取差价月入超万元,而且交易隐蔽,很难被部门取证和定性,查处存在很大难度。(12月24日东南网) 最近几天,被“陆勇案”推上了风口浪尖的不仅是海外药品代购现象,还有国内药品经销体系的暴利垄断黑幕。海外代购药品悄然兴起,来势汹汹,该蒙羞的绝不该只是像“陆勇”这样的代购者们,它还拷问了众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首先是国内的药品经销商。一款叫“非布索坦”的药物,厦门只有40mg的规格,每片28元,而从印度代购,加上运费和代购费,80mg每片只需10.8元,价格最高差别5倍!抗癌药赫赛汀,在香港药房只要1万多一盒,但是内地就要2万多,差价将近一万。本来商人经商的目的就是逐利,但这种近乎100%甚至500%的暴利,已经完全背离了诚信经营的原则,让长期服药的患者如何能承受国内高药价之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推动海外代购药品兴起的,正是各级“不良”药品经销商。 其次是食药监局。食药监局为了打击民间的海外代购药品现象,不遗余力却收效甚微,无外乎背离了民意,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传统的行政执法手段无力应对QQ、微信等即时通讯手段。治标不如治本,食药监局也许更应该站在广大消费者角度,反思为什么国内药价虚高,把治理重点放在国内不良药品经销商身上。国内药价倘若降下来了,海外代购药品自然就没有了价格优势,谁还愿意费周折去邮购国外同款药品呢? 再次,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当正视“海外代购药品”这种特殊现象。现行药品管理法规规定也有不尽合理之处,如在很多国家都能得到许可的疗效良好的药品,只是因为没有得到中国药监部门的批准文号,就被认定为假药,从海外邮购即视为贩卖假药行为,这与民意期待存在很大的偏差,也不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康复。 |
相关阅读:
- [ 11-20]制售假劣药品 新特点之新《解释》
- [ 11-19]如何用司法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 [ 10-09]防治非法“药品回收”,需要几个步骤?
- [ 10-09]治理药品回收 根在填平资源沟壑
- [ 09-28]食品药品监管,要提示更要出击
- [ 09-03]9000万粒毒胶囊再敲药品安全警钟
- [ 09-01]该如何评价取消医院药品加成?
- [ 08-22]警惕药品审批权成为商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