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国务院督查组在甘肃省了解到的一个情况,让我颇感意外。省里给督查组汇报大力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时,讲到一件事:2014年,甘肃省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建设淘宝“特色中国—甘肃馆”以及线下实体店。没想到,“淘宝甘肃馆”今年4月在全国的省级馆中,流量排名第一、综合排名第二、平台销量排名第三。(6月8日中国甘肃网) “颇感意外”的人民日报记者冉永平认为,对甘肃这样的西部省份,把高速路修进每座大山还需时日,但是宽带网络先进去,同样是连通世界的桥梁。“互联网+深山僻壤”,或许正是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捷径。 自从有了“互联网+”,在“+”的后面就排起长队,诸如“农业”、“医疗”、“环保”、“慈善”等等粉墨登场,竞相与“互联网”结合到一起,成为“一家人”。事实也如此,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已深深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各行各业愈发感受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没有网” “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可以变为网络上的近在咫尺”。 因此,“互联网+深山僻壤”,不是记者突发奇想搞“概念创新”,也绝不是生拉活扯搞“拉郎配”。它有着一定的实践基础。比如位于秦巴山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陇南,靠发展电商,直接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短短一年就带动1.7万人就业,农民人均增收240元,跻身甘肃“电商第一大市”不说,陇南如今还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城市。 从目前情况分析,“互联网+深山僻壤”之所以还没迅速兴起,最大的误区在于,一些地方倾向于“电商是发达地区的专利”,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电商则属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甚至“不务正业”。陇南的电商发展路径充分说明,“互联网+”不会嫌贫爱富,电商并不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专利,“互联网+”完全可以在扶贫攻坚上一展身手。 当有形的道路还不那么通畅,无形的网络可以穿越高山大川、瞬间连通整个世界,互联网既能让彼此的需求见面,还能让观念快速碰撞、对接。认识“互联网+”的好不难,难就难在敢不敢打破观念迈出“第一步”。既然“互联网+深山僻壤”有实践基础,既然不是“拉郎配”,肩负扶贫重任的各地何不去大胆尝试?还在等什么? “互联网+深山僻壤”,能不能成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捷径?实践才是最好的答案。 |
相关阅读:
- [ 06-05]“互联网+银发” 讲心又讲金
- [ 06-05]美机构软广告为何成中国互联网热闻
- [ 06-04]不能任由低俗用语在互联网上疯长
- [ 06-04]“互联网+”不会嫌贫爱富
- [ 06-01]这一天,不妨让孩子远离互联网
- [ 06-01]“互联网+”为食品安全监管加把劲
- [ 06-01]卸载打车软件,一场“互联网-”的末日狂欢?
- [ 05-31]让网络安全意识与“互联网+”一同升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