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大学生作弊 危害不容小觑

2015-06-19 07:50:13 刘义杰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6%的受访者感觉当前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杜绝大学生作弊。

对于如何化解作弊行为,50.6%的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但单凭严格考场纪律就能化解问题吗?恐怕未必。大学生作弊猖獗,大体在于两个因素:一是很多考生认为“大学就是混文凭”,当大学成为混文凭的过场,那么,学生们对作弊行为也就很少去批判了;二是如今的考试制度过于僵硬,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重视平时的考核与表现,只重视最后的成绩,尤其是当其成绩与学分、荣誉和奖学金捆绑,也就催生出了各种作弊的动机。

与泛滥的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相比,社会和教育部门显然重视的程度不够,原因就在于对其危害认识不全面。首先,大学生作弊败坏了学风和校风,这一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根深蒂固。那么,学生到社会上对于学历会作弊,对于科研会作弊,签订合同也会作弊……危害之大可见一斑。其次,会导致人们心态的失衡。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拼命学习,却考不过作弊者,导致学校荣誉都给了作弊者。在这种失衡的心态下,人们内心如何能够平静,其带给个体的又是什么价值观?

由此来说,高校应加强学生的诚信管理。例如,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将大学生考试诚信纳入其中;改革大学的考试制度,加强对考生平时表现的考核。除此之外,更应该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严惩,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