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北京广播大厦10层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钟南山、郑家强、王辰三位院士,几乎手臂贴着手臂地挤在一起。60位嘉宾几乎涵盖了医学相关的所有领域,都是业界的翘楚。这些不同科室的大夫,坐诊的对象只有一个:医患共同决策。 钟南山和郑家强都认为,在医改没找到抓手前,一定不能悲观,一定还要做些什么。钟南山和他的朋友、英国医科院院士郑家强,一起决定召开这个纯民间的“首届医患共同决策论坛”。(6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医改推行7年,仍然没有抓住“抓手”,而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语境下,横空出世的“医患共同决策”的良方可谓是为破解医患矛盾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这一理论名词的提出,高屋建瓴,无论是从治疗策略上看还是从医德操守角度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医患共同决策”的核心要素是“共情”和“共策”,即医生与患者能共感情,相融相通,体贴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策略上让患者知情,协商选择。通常医学人文上讲得比较多的是医德和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但医学人文精神更深的内涵还应包含技术层面的沟通,这就是医患共同决策,注意到了医患双方的平等互动,力争医患高度和谐。 “医患共同决策”的实质是做好“尊重”二字文章。医生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家境,充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医治诉求,充分同情患者的无奈绝望与忧伤悲寂。当然反过来患者也要尊重理解医生的劳苦与不易。用好了“尊重”“药引”,“医患共同决策”就能直抵医患矛盾的“病灶”,康复到正常的医患关系。 然而,现实语境下“医患共同决策”的提出还有点“乌托邦”的味道,从理论上可行,而实际上可能会遭遇到诸多阻力。说具体点,医改不“伤筋动骨”,“医患共同决策”就困难重重,比如医生坐诊的劳动量过大可能不能耐心与患者“共情”,以药养医以处方回扣的利益驱动痼疾存在,就可能拒绝与患者“共策”,医生培训源头没有注重博爱仁心的播种,就可能后来医治患者时的冷漠无情。如果没有医改到位的大框架护航,“医患共同决策”非但普惠不了医疗和百姓,反而会沦为掩盖医患矛盾的一种“精神宗教”。 不管怎样说,“医患共同决策”是目前为止最先进的理论成果,无论是从医学伦理和医学人文精神层面,还是从医术疗救层面看都值得开拓和推广。希望接下来的医改给力,把“医患共同决策”这一最前沿理论工程一并纳入医改轨道实行。 |
相关阅读:
- [ 06-24]医患共同决策讨论了一个哲学命题
- [ 06-18]预防医患冲突不在安检而在沟通
- [ 06-11]医患关系紧张 根在患者对就诊结果期望值过高
- [ 06-09]医患信任缺失,打砸医院不止
- [ 05-15]医患双方本是命运共同体
- [ 05-13]“索赔遗书”,折射待解的医患困境
- [ 04-21]依法医疗是维系医患互信根基
- [ 04-21]防御性医疗须用医患互信根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