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不到足够的工人,面临“用工荒”,怎么办?政府出手来帮忙。日前,厦门市人社局下发《2015年企业用工调剂计划实施方案》,开出“药方”,医治这一“顽症”。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底,厦门500人以上的用工大户总缺工数约为1.9万人。为了解决用工荒,厦门将探索建立用工互助、行业联席、园区调剂、村企合作等调剂模式,积极搭建用工服务新平台。(7月14日《海峡导报》)
“用工调剂”是破解“用工荒”的好棋
郭元鹏
用工荒是一个崭新课题。在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在企业创办雨后春笋的现实之下,也就有了这样的尴尬。当全国范围创业的“雨后春笋”遭遇“红利消失”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厦门政府跨出了第一步:用工淡季,工人调剂。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家企业进入了旺季,恰恰工人不够用的;一家企业进入了淡季,招来的工人只能闲着。这对于企业和工人来说都是不小的问题。对于旺季缺工的企业来说,一方面制约了发展,一方面加重了员工的劳动;对于淡季多工的企业来说,一方面虽然生产少了,依然要支付最低工资,给企业带来了生存压力,是发展的雪上加霜。一方面对于职工来说,也是问题,淡季生产少了,在依靠多劳多得生存的状态下,这就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厦门市政府恰恰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有了淡季调剂用工的想法。这就犹如是“钟点工”一样,让职工这里有活到这里干,那里有活到那里干,有效整合了整个厦门的企业资源和工人资源,解决了旺季企业的用工缺口,解决了淡季企业的负担压力,也还解决了工人的收入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整个厦门用工市场下了一盘化解用工难的好棋。
“钟点工”是破解“用工荒”的有益探索,只要愿意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就应该是欢迎的。但是一定要在细节上多注意,不能侵犯职工权益。
短评:破解用工荒既要用“药”也要用“情”
随着厦门企业数量、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可以预见未来企业用工量将会激增,继续采取企业用工调剂措施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除了开出“药”方以外,还需要打出感情牌,用城市的真情来吸引更多优秀外来务工者来厦乐业,一方面要为外来务工者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比如为他们申请廉租房等提供便利,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整体待遇;另一方面要实行更加优惠的积分落户政策,让他们能享受更多城市发展的红利,并解决好孩子入园上学等难题。(赵连卿)
更多观点:
用工调剂,先把权责“调剂”清
“调剂药方”治用工荒只是“看起来很美”
调剂工人可行则调剂业务亦可试
用工调剂,先把权责“调剂”清
黄齐超
受产品特点和生产订单影响,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淡旺季。政府推动相近行业企业、相近工种调剂,盘活人力资源存量,实现岗位到岗位的平稳转移,当然是推动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双赢的善政。可是,有一点需要提醒,那就是要在用工调剂之前,先把权责理清,以免在劳动者利益受损时,权益无法保障。
劳动者在甲企业工作,当陷入企业淡季时,订单减少,乙企业就可以通过用工调剂平台,把这名劳动者临时安排到自己的岗位上,解决了用工荒,还能帮劳动者找到一个新岗位,不至于停工,这确是双赢。不过,这时候,要先把权益和责任划分清楚,比如工资待遇、福利、五险一金怎么处理;比如若出现了事故,怎么处理;比如,调剂过来的新员工是否享受同样的待遇,承担同样的责任,等等。
诚然,从情理上说,劳动者调剂到另一家企业的新岗位,权益和责任都应按新企业的要求来处置。但是,劳动者和新企业之间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他们之间面临法律上的尴尬,若出现严重的事故,一方不愿担责,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这一点必须有预案,以防万一。其实,从法律层面上理清权责关系,也是尊重员工的体现,不容忽视。
既然我们对用工调剂平台寄予厚望,就希望它能尽可能地完美,由此,推动此项政策的政府部门,就应当想到更深一层,补上其中的漏洞,让用工调剂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调剂药方”治用工荒只是“看起来很美”
晴川
企业用工荒一直是个难治的心病。厦门此次用“调剂”这副药来医治这个病,富余的外借,缺工的引进,这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也解决了员工的出路问题,可谓是在炎热夏季里送给企业、职工的一抹清凉。确实花了心思,蛮拼的。但细忖思之,这个“调剂”办法似乎只是“看起来很美”。
众所周知,企业发展不是靠人气,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可用人才。这要求员工必须有与企业需求匹配的职业技能,并且能做到准确对接。这对同质化或者对技能要求不高的企业来说,此时的“借用”调剂不是问题,但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就不是这么回事。没有企业的相关从业基础,人来了却发挥不了作用,那就不能称之为帮忙补缺,而是给企业养闲人添累赘。这种病急乱投医的“拉郎配”,解决不了用工荒,只是将用工荒矛盾往后延续的扬汤止沸,其结果只会加剧用工荒的恶性循环。
其实,按常理,一个正常生产的企业,如果没有扩大生产规模,是不该出现用工荒的。为什么会季节性出现?为什么企业辛苦培养的员工说走就走?这是需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流动的社会,“人往高处走”是天性,所以需要企业想办法把自己做成“高处”,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努力削平收入和消费倒挂瓶颈。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要常谈,是因为这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技巧;更在于,很多企业知道这个道理,却不懂得用心体会。面对“平时对员工做得如何,他们有没有企业归属感自豪感”这样的追问,自己回答都没有底气,能怪员工卷铺盖甩甩头毫无留念地把你忘记?企业成功挽留人才的佳话很多,譬如春运期间专车接送,平时开设“夫妻房”等等,这些温情细节,恐怕远比临时调剂更实在,更容易赢得员工微笑。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有留念的亮点,就会有离开的不舍。即便迫于现实考量离去,至少也可以随时”补血”,实现动态平衡。一个企业,如果只顾追逐利益最大化,让员工没有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连最基本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别说调剂来的人未见得就愿意“上当”,上当不炒企业鱿鱼那才是岂有此理。
厦门出现“用工荒”有其特殊性,最典型的就是当地原生劳动力这一储备富矿没有开采。通过校企对接定向培养等方式以盘活人力资源存量,这个思路是对的,政府有责任帮助企业破解瓶颈,但不能凡事都掺和。市场的事,主要还是要靠市场解决。一个企业偶有用工荒可以理解,总是闹饥荒就很令人怀疑。一个只顾眼前不重长远的企业,难有生命力,也不值得同情。如果喊用工荒的总是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建筑等行业,那么,就有必要换方向看问题。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好好规范一下劳动用工秩序的同时,不妨深入企业探究一下,看是否存在不签合同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别让这种每年传唱一次的“四季歌”,总是折磨我们的耳朵。(今日福建)
调剂工人可行则调剂业务亦可试
卞广春
早在2002年,深圳的“租赁员工”就已经非常走俏;去年起,福建探索推广“淡旺季用工调剂”,推动实现人力资源“削峰填谷”,满足了企业解决新订单增加而员工一时难以增加的问题。用工调剂,解决了企业临时用工荒的难题,将赋闲的员工及时调剂到其他企业,员工也能摆脱和避免收入减少的忧虑。其实,熟识的企业老板之间进行私下的用工调剂,由来已久。政府人力资源部门搭起员工调剂的桥梁,比在熟识的老板之间调剂员工更为方便,范围更广,租用员工也更便利。
相比企业间的员工调剂,还有一种办法是企业间的业务调剂。企业通过员工调剂增加人手,需要对被调剂员工迁出、迁入,而不论迁出、迁入,对用工管理都是一道难题,对员工保险待遇上的处理都比较复杂。企业间的业务调剂,只需要在经营项目相同的企业之间,进行合理的业务调整,把需要生产、加工的业务原料从甲企业运送到乙企业,由甲企业配备跟单业务人员,专管质量与效率,富余企业员工可以避免奔波转移,双方企业也能从管理中受益。
与员工调剂“马上可借”相比,业务调剂相当于业务委托加工,也可实现“马上出货”,提升速度和效率。二者的结果和目的相同,形式相近,员工调剂和业务调剂如同孪生姐妹,相得益彰,为企业新增了又一条可选途径。可员工调剂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相近,业务调剂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较远,如果把业务调剂视为员工调剂的一种新形式,仍由人力资源部门落实这方面的工作,将更为理想和妥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