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日本被撞究竟谁在“碰瓷”?
2015-10-08 17:52: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老人昨日在医院复查,被查出右侧股骨颈骨折 媒体的“碰瓷”心态让事件不断发酵 事件被误传,源自于日本京都袛园南侧地区协议会发出的日文通告。缺乏事实与真相,更没有严谨证据的支撑,却使用“碰瓷”这一敏感字眼,必然会让老人背负“讹诈”的标签。然而,当事实被澄清,老人的伤势被确诊,公众的关注点则发生转移,将愤怒的口水吐向缺乏敬业精神的记者。如此来看,真相被蒙蔽之前,老太受到网友的指责和批评,而事实澄清后,记者则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其实,事件之所以如此发酵,并引发反转剧情,无疑在于“老人碰瓷”,在中国就是个莫名其妙的大新闻。更为严重的是,在该新闻的因素中,夹杂了国际新闻的敏感场景,使新闻增添了更多的热炒资本。如此之下,当记者以“疏忽”的心态予以报道,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媒体所关注的新闻,依然在于赚取公众眼球,戳中众人的兴奋点,进而制造影响力并获得一定的收益。不得不说,这种心态的滋生,不仅仅缺乏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素养,更亵渎了新闻报道的权威和公信。 “老太日本被撞”的反转,足以看出媒体对于公众的误导,并对舆论的走向产生了误判。国人具有批判情结,对于国人在外的不文明行为,自然会挥舞道德大棒,进行指责和批评。那么,作为媒体,正是利用了国人的该心态,煽动了巨大的舆论热潮。其实,在该事件中,并不是老太在碰瓷,而是缺乏从业道德的媒体,在故意碰国人敏感神经的“瓷”。由此,在媒体的“碰瓷”心态下,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详细] 国人自我“标签矮化”则更是更大的悲哀 确实,在现当代历史进程中,由于内外交困,中国人真正步入当代文明的时间并不长,我们的发展与进步,仍在路上,也是不争事实。但是,用个案来给国人贴“矮化式”标签,这可不只是个别外国人爱干的事,我们自己“起哄架秧子”也不在少数。像列举了一些中国人顽疾的作家柏杨,因其一篇杂文《丑陋的中国人》,人们都将此语全然以全称的形式与实质,贴在了全体中国人身上。于是乎,只要有“负面”新闻一出,包括本应以真实为追求情怀的媒体及社会舆论,就会道之、冠之以“中国人素质低”的矮化标签。 “碰瓷事件”一出,便自我“标签矮化”,乃是国人更大的悲哀。因为,这说明我们在将自己的诚信之“瓷”,碰碎了一地。当一个信息出来,首先不是想着如何加以证实,找到真相,得出真实结论,而是迎面先套上“国人素质差”,先用“矮化标签”给自己定了性。这说明,我们自信心在丢失,自己都不再相信国人中好人居多,不文明现象只是末流与个案;不再是通过理性思考与求证,而是想当然地以自我矮化的“标签”印象,来“刻舟求剑”式地生搬硬套于国人。于是,外人说我们被撞是“磁瓷”,我们的媒体及公众也就跟着点头称是,这就难怪“中外月亮不一样”的荒唐思维,也会在我们的一些人的思想里出现了。[详细] 短评:“碰瓷”传闻反转,我们该反思什么? 老人讹人、碰瓷等道德滑坡的社会负面现象,毕竟是社会小概率事件,对此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的报道披露和恰如其分的解读,但不应过度渲染乃至炒作,放大“好人不敢做”的社会焦虑。如果为了迎合“老人跌倒不敢扶”的舆论热点,满足“吸睛”、点击率的功利需要,而热衷于、追逐于报道“扶人被讹”、“老人碰瓷”等,不惜追奇猎异,就会让媒体的社会责任走偏。最终也会伤害媒体的公信与生存。(符向军) |
相关阅读:
- [ 10-08]老太日本受伤,究竟谁在碰瓷
- [ 10-08]“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何以有人相信
- [ 10-07]“中国老人日本碰瓷”为何能搅动舆论
- [ 08-21]“碰瓷”的城管和“摆拍”的温暖
- [ 08-20]“碰瓷执法”无助问题解决
- [ 07-27]对讹人者,惩戒当顶格
- [ 04-17]纠纷找警方,“碰瓷”就心慌
- [ 04-17]碰瓷表情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