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沿滩新城龙湖远达社区今年1月份成立的社区“道德银行”,把居民在社区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积分,量化而成“道德币”存入个人账户,居民可以凭账户内的道德资产争先评优、兑换奖品和换取服务。目前,这家“道德银行”已经有接近1000人开户,长期活跃储户达数百人。(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 近年来,各地屡有建立道德银行之新闻见诸报端,但似乎均以失败而告终。“道德银行”之所以难以持久,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关键是“道德银行”实则是倡导做好事要得到回报,这与学雷锋的精神相背离,难有生命力。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表现为良好的行为操守和品质修养,乐于奉献是其本质核心。因而,道德具有单向的特点,往往与个人私利及功利色彩不相融合,不可等价交换,也无须渴求回报,更不可赋予其商品化的属性。采取道德银行存折里的“分值”兑换现实生活用品的作法,却有违道德的本质,往积极方向说是对道德的挤兑,往消极方面来说有玷污道德之嫌。 我们来看一下,刺激奖励做好人好事的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道德行为本就是不求回报,是属于个人修养、品质的自然流露,道德银行仅仅是数字上的积累,对于个人的道德品质提升却无本质提升。何况,湖远达社区专门为“道德银行”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积分细则,将社区居民分为党员、群众和儿童三类来确定分值,更让“道德银行”染上了“三六九等”功利色彩。 做好事是人生的一种修养,是一种精神体验,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人才算是有道德的人。有人说,道德是金子,倘若金子变成了资本,就叫伪道德了。所以,只有当道德真正成为民众精神味觉上的一种愉悦时,道德才算真正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 此外,谁有资格给存入的道德打分?这样的评判和“存款”无疑仅仅停留在一种道德“游戏”上。想要真正挽回公德的做法,还是离不开政府行为的高尚,离不开司法的公正,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靠经济化行为的“道德银行”来匡扶。 |
相关阅读:
- [ 10-19]“扶老人险”:道德问题可以用钱解决吗?
- [ 10-16]柚子模型被偷折射道德视角“破窗”
- [ 10-15]“拾遗有奖”恰恰是在匡正道德人心
- [ 10-14]别给有偿拾遗贴上道德沦陷的标签
- [ 10-14]凝聚中国梦的道德力量
- [ 09-28]道德常常隐藏在怀疑的地方
- [ 09-25]用道德挺起新闻的“脊梁”
- [ 09-08]别对老人之死只做道德解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