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细心的网友可能都会发现,在使用QQ等聊天工具时不时会弹出这样一些信息:“负面消息删除”“专业删帖”“负面压制”等号称网络公关的服务。记者与其中一些删帖公司联系后了解到,这种删帖服务涉及范围之广,令人咂舌,什么新闻,论坛,网贴,博客等无所不及,而且全部明码标价。删帖人员告诉记者,随着难易程度删帖的价位也不一样,低的一两百,高的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腾讯、新浪,一般这些大的门户网站需要验单,验单过后才能决定能不能删”。而且随着3·15临近,不少企业对于删帖的需求量增加也是造成价格水涨船高的主要原因。(3月14日《成都商报》)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络社区,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中国公民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然而,互联网毕竟还是新生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具体到“删帖”来说,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但那些凭空消失的小小网帖,背后大有玄机。删一条帖子能挣上千元,一天可获利数万元,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删帖产业规模达数以亿元计!删帖竟然能删出一个盈利性、成长性惊人的产业,这一庞大的黑色利益链条已不容忽视。 畸形蓬勃的删帖市场背后,是旺盛的“黑色需求”。有业内人士爆料,举报官员的帖子通常是重点删除对象,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也是删帖大户,每年“3·15”前夕,删帖生意都分外红火,主要涉及老百姓关心的环保、食品、住房、医药等方面。要知道,所谓“删帖生意”最深远的危害,显然在于扼杀了“众人平等发声”的机会,扼杀了促进社会持续向好的健康力量!正如专家所言,这种行为如不明令禁止,用钱可以左右舆情,改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真实判断,混淆视听,危害极大。更重要的是,基于发帖和删帖的利益目的,而炮制出大量的谣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网络谣言甚嚣尘上,跟这种黑色利益链有着因果关联。 网络不能成为法外之地,治理网络删帖刻不容缓。2013年,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出台司法解释,规定有偿删帖为非法经营罪;2014年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擅自篡改、删除、屏蔽特定网络信息,应承担侵权责任;2015年,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委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健全互联网监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由于网络具有开放的特点,存在着大量监管盲区、乃至于死角,对网络恶行又往往难以取证。因而,整治有偿删帖并不会轻松。 斩断网络删帖利益链需综合治理。首先要明确发帖和删帖的法律责任,对此类案例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而达到惩前毖后的震慑效果。其次互联网业当有刮骨疗伤的识见,强化行业自律,网络经营者、网站编辑等“从业者”自身先把好第一关,自觉整饬不良商业行为,不能是“有钱便是娘”。第三要强化公众的“网民”意识,恪守网络伦理与政策法规,从“不明真相”的舆情推动者成长为有理有利有节的舆情判断者。只有社会各方共同发力,自上而下全面治理,该监督的要严格落实责任,该监管的要严厉监管,该追究责任的要严肃追究,并且充分发挥广大网民积极正面的监督作用,让让有偿删帖恶行成过街老鼠,互联网离那片清朗天空才不会遥远。 |
相关阅读:
- [ 03-15]3·15为啥成删帖旺季?
- [ 03-15]别让网络删帖掩盖人间真相
- [ 10-26]每个官微都要有“不再删帖”的大气
- [ 10-26]文化部官微“不删帖”,值得借鉴
- [ 05-25]斩断非法删帖的需求源头
- [ 05-22]舆情监测不能和有偿删帖相互勾搭
- [ 05-21]莫让官员成了删帖者的最大“金主”
- [ 05-21]有偿删帖,还得从“偿”计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