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刷屏最多的是“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女子住酒店遇袭,店方安保反应的迟滞,看客的视若无睹,足以让人揪心。每个人都有关注自身安全的权利,漠视他人今日的不幸,自己的明天就可能遭遇孤立无援。 人们第一时间感到义愤填膺很正常。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人身安全与公共安全,必须得到应有的保证。但人们也应该意识到,网络时代,各种营销账号的兴起,往往将水搅浑,混淆了事情本身的焦点。在事件的真相尚未显现之时,就有无数营销号,揪住每一个细枝末节进行解读,一次次让人们的情绪表达,成了“浪费表情”。 你刚痛恨过,结果他是无辜的;你刚点赞过,谁知他是有错的。不明真相下的愤怒谴责,或者同情怜惜,都在真相大白后,造成正义感的白白消耗,很是可惜。于是,每一次新闻事件出现时,大家都担心反转,怀疑这是不是炒作。人们的警惕性提高了是好事,但也让人感到悲哀,即泛滥的网络营销在无形中消解了我们应有的正义感。 每一次热点事件出现,都有不少自媒体为增强关注度、曝光度,借机进行营销推广。朋友圈里,我们常被这样的文章“袭击”。诸如——“是中国人你就转,某某某速看!深度好文,不转不行,一定要分享。”种种一惊一乍,从情感上、道义上施加无形的压力,你不转发似乎就是无知或没有良心爱心。尤其在中老人的朋友圈里,大量类似的垃圾文章“被迫”大量转发,形成推波助澜之势。有的甚至是在传播谣言,但也在营销号的情感“绑架”下,被动扩散传播。 “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网上就不乏此类借机捆绑营销的,什么酒店防狼绝招(喊救命不如喊救火,抢围观人的手机或包),还有各种真相猜测(被错认为性工作者),剧情反转预测,同行相黑的阴谋论也悄然出笼。这些文章,在警方调查清楚真相之前,虽然博得众多转发,消耗了不少流量,却容易让事件偏离应有的聚焦方向。 记得不久前,某北大学生将自己的母亲杀害。新闻曝光后,有人采访一位资深媒体人士,他表示,“对此没法评论,很简单,嫌犯还没归案,真相都不清楚,如何评论?任何反思教育失败之类,大而化之的评论,是不负责的,也是盲目可笑的。” 无论是“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还是其他热点事件,莫不如此,我们不要被营销账号煽起的情绪所左右,不妨冷静分析,把目光投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这种冷静不是要放弃舆论对真相的倒逼与推动,只是不能追错了重点。我们的正义感,我们的声援或声讨,不要被营销账号牵着走,我们的情绪,也别轻易被网络推手所劫持、消解、利用。在众声喧哗的纷扰中,保持理性的关注,表达理性的声音。 |
相关阅读:
- [ 04-05]“重庆沦陷”是营销广告的彻底沦陷
- [ 03-23]“人肉营销”被罚20万,不算多
- [ 03-10]治疗仪骗局,是情感营销的陷阱
- [ 03-02]买房签“睦邻公约”更像是营销手段
- [ 02-03]面对“道德绑架式营销” 我们可自省但勿“入瓮”
- [ 12-31]谨防“百孝宴”成为营销的噱头
- [ 12-14]教育培训电话骚扰式营销,谁来管
- [ 11-25]莫让常识成为广告营销的牺牲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