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评论热词>>纵火讨薪

汕头“12·04”火灾正把沉重感从新闻纸上弥漫开来,隐藏于其后的真相也渐次清晰:4日15时30分,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一内衣厂发生火灾,16时30分被彻底扑灭,火灾中共有15人被困,其中14人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5日下午3点30分,汕头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犯罪嫌疑人刘某云由于被作坊老板欠薪3000元而纵火。

其实已经不必再去等待真相完全呈现,我相信许多围观者已经得出类似结论:纵火行为当然要被唾弃,但这首先是一起关于廉价产业工人的悲剧。因为谋稻粱于法制并不健全的家庭作坊中,所以劳资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欠薪行为由此发生,而因为个体维权成本太高,被欠薪的工人只能采取私力救济的方式。大火之后,我们必须反思社会讨薪机制的缺失,也必须“重新看见”可能大量存在的“血汗工厂”。

我理解持此观点者的焦灼之心,不过其中显然隐含着一个危险的前提认可:刘某云的纵火行为,是不到位的社会机制“逼”出来的。可是,有什么比不可复制生命的价值更大?丧失了对于他人无辜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无论什么样的行为也都丧失了其本身的正当性。“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这句话无法构成漠视生命的强大逻辑。我们不能选择性无视这一点,或习惯性无视这一点。

更进一步来反问,就算现实中我们的社会维权机制是齐备的,纵火的“刘某云”们就不会出现吗?恐怕也未必。社会是真实且复杂的,并不那么完美的法律与制度,并不能防范每一起欠薪案,以及可能因此而起的纵火案。事实上,诸如欠薪之类的生活难题对于每个人都是存在的,如果稍有纠葛,就恶向胆边生,那么社会的整体安全又何以保全。正缘于此,一味地去指责“社会”与“机制”显然有些极端化了。更应该追问的,还是刘某云的人格缺陷与行事态度。

一起惊天大火,值得整个社会为之省思,并找到它的所由何来,但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社会显然是一种矫枉过正。过度的社会话题化无法杜绝下一个刘某云,也会令我们看不见现实中更真实的问题,譬如,大火中丧生人员的赔偿将如何来解决。在死之前,她们可能是贫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死之后,她们却将面临没有保险、老板可能无支付能力等种种难题,而泛泛的社会病症说显然无法抚慰这些身后悲凉。

人的发展的警钟2012-12-06 14:29

12月4日,广东汕头市一内衣厂发生火灾,致14名年轻女工死亡,1人重伤。经警方调查,火灾系人为纵火,犯罪嫌疑人刘某曾在该工厂工作,他辞职后向工厂追讨拖欠的3000元工资,老板以1000件原料欠缺扣其500元,致其心存怨恨,纵火以报复泄恨。

骇人听闻的故意纵火,就这样吞没了14名不到20岁少女的鲜活生命。刘某因为与厂方的劳资纠纷,做出这样的举动,令人震惊。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做这些事从来不后悔,没考虑其他人。

刘某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但女工与他并无恩怨,因为他的怨恨而无辜殒命,没有任何理由能为刘某的行为辩解。

这些年,与利益受损有关的社会事件逐渐增多。有人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表达抗议,有人通过伤害对立方来求一个结果,有人以玉石俱焚的方式走向毁灭,这些行为从不同层面展现深层社会问题,但至少还有一个底线,存在利害关系。指向社会、指向无辜者的那些伤害,越过了这个底线,这在任何一个时代、一个国家,都不得人心。

刘某的行为固然极端,但悲剧的发生值得关注与思考。

讨薪不是新话题,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往往处于弱势,在讨薪的漫漫征途上,既怪相丛生,也不乏极端冲突,这样的例子所在多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媒体的视角,那些重大性、强烈对抗性、后果严重的事情,总是具有更多的被关注地“价值”。

现实远比这复杂。利益受损,很多人可能选择了放弃,受到欺辱,很多人可能选择了沉默,社会日常的运转,包含更多的不公平、不公正,它们琐碎、分散,被时间稀释。极端事件不会天天有,但这些琐碎的、分散的矛盾、冲突,为社会作了更详细、更持久的注释。

刘某的极端行为就发生在那个叫“工厂”的空间里。在这样的空间里,有多少个刘某存在,不得而知,但这个空间有它基本的面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充分落实,发生在这里;企业拖欠克扣工资、福利待遇欠缺、工作条件恶劣、工作加班时间超长、管理苛刻等现象,出现在这里,包工头与农民工,小作坊里的人,都处在一种原始的雇佣关系中。人是劳动力,不是劳动者,不是一个在工作的人。作为“力”,人之为人的尊严、权利就不太会被考虑,作为一种物性,“劳动力”在生产产品、流水线上具有价值。

这就是冲突、矛盾背后的图景。人在工厂中的位置,工厂与人、工厂与社会的关系,时不时把一些悲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一个人付出了劳动,结果又要为应得报酬“再劳动”,劳资冲突、讨薪,往往陷入了这样的怪循环。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目的,无数人要这样生存、生活和发展,是警钟。

从欠薪到纵火,刘某的选择有其自身的情感逻辑。作为有着自由意志的个人,他们的行为必须被谴责乃至被唾弃,但如果忽视背后的现实因素,同样也不应该。

很多小说与电影,都会详细展现一个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涉身其中者的艰难选择。12月4日,广东汕头一家内衣工厂的纵火事件,虽然从新闻报道中只能观其大略,但同样能感觉到一起事件背后种种“不能不如此”的脉络。

14人死亡、一人受伤,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是性质极其严重的犯罪,需要依法惩处,这点毋庸置疑。不过,惨剧已经发生,在哀悼逝者、抚恤生者的同时,同样需要反思:这样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如果跳脱简单的刑事犯罪来重新审视,或许能发现,案件折射了当代中国的种种问题,描摹出这个社会的现实之一种。

矛盾的症结在欠薪。没有作坊老板拖欠3000元,并且最终还要少付500元,刘某也许不会在楼梯拐角引燃汽油。这样的事件,若不是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收场,肯定不会进入公众的视野。即便如此,“为500元放火”的报道标题,也透露出媒体和公众对动机的不解:为了500元,值吗?

的确,在百元大钞能迅速“变色变小”的今天,500元不是一个大数目。不过,看过《秋菊打官司》的人,可能熟悉“说法”这个词。而“说法”背后,更是争一口气的观念。从跳楼、跳桥讨薪,到拜关公讨薪、断指讨薪,有太多同类型的事件曾经见诸报端。或许,刘某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会选择以纵火的方式为自己讨“说法”。

从欠薪到纵火,刘某的选择有其自身的情感逻辑。虽然看起来欠薪的遭遇有些“微不足道”,倒是纵火让这起事件成了新闻。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事件,也在沿着同样的轨道演进着。从马加爵到杨佳,从媒体事后的发掘中,都能或多或少看到恶性案件背后的现实归因。作为有着自由意志的个人,他们的行为必须被谴责乃至被唾弃,但如果忽视背后的现实因素,同样也不应该。

从1988年到2007年,我国犯罪率年平均增长10%以上,基本与GDP同步。有学者通过对基尼系数和犯罪率的研究发现,由于贫富差距带来的“相对剥夺感”,是犯罪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这也正说明了,如果社会中不公正、不公平甚至是不平等的现象不减少,会加剧戾气的弥散,让犯罪行为的社会归因更加明显。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国强的同时,民富也提上了治理者的路线图。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亮相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演讲中表示,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无论是无辜殒命的14人,还是走入歧途的一人,他们的命运都注解着这样的表态。这是现实,不过,更希望这样的现实,能消散在历史前行的背影之中。

很简单的工资纠纷问题,为何弄到了要“用生命去赌”的地步?暴力维权需要谴责,地方政府和资方也应该吸取教训,在化解劳资纠纷上面下工夫,避免小怨积成大祸。

12月4日,广东汕头市潮南区一内衣厂发生火灾,造成14名年轻女工死亡。纵火嫌疑人刘某被抓获时表示,他很冲动很气愤才做出这些事,因为几天前从该厂辞职时向老板结账,但老板以他工作量记假为借口,不肯给他工资。记者问刘某:那你现在后悔吗?刘某:我做这些事从来不后悔,我拿不到钱,就只好用自己的生命跟他去赌。

一个年轻人的愤怒与冲动,酿成了一场骇人惨剧。我们为那14个如花的生命痛惜,更为这种疯狂的举动而震惊——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些许利益,竟然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何况,这14个少女还是曾经和他朝夕相处的同事,和他一样,是被老板雇佣的工友,他却无任何怜惜爱护之心。无论何种原因,他犯下如此罪行,必然被社会大众所唾弃,难逃法律的严惩。

在谴责罪犯的同时,一个问题也值得反思。很简单的工资拖欠问题,为何弄到了要“用生命去赌”的地步?事实上,刘某如果确信自己权益遭侵害,可以向劳动部门举报申诉,可以去法院直接起诉,可他为何舍这些正当合法的渠道不走,偏偏要选择只会徒劳无功,且让自己走上不归路的暴力报复之路呢?

是他不清楚有这些合法的渠道,还是他认为,这些渠道毫无用处?

底层民众感觉遭受不公时,选择“用生命去赌”,把满腔怒火宣泄到无辜者身上,是一个悲剧,而这样的悲剧不知已上演过多少遍。这样用暴力来反对不公正的做法,一次次被证明行不通,且代价惨重,但未能阻挡后来者的步伐。

事件发生后,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表示,汕头市卫生部门正组织专家全力救治伤员,并将在全市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排查。此事,虽是火灾,但是根在劳资纠纷,地方政府除了抓安全生产之外,更应该吸取教训,着力畅通维权渠道,在化解劳资纠纷上面下工夫,避免小怨积成大祸。这或许是更需要去做的事情。

实际上,事发地陈店镇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评定的“中国内衣名镇”。当地应该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的地区,一般来说,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区,劳资纠纷矛盾或许也比较突出。

同时,不能不说的是,此事资方也有一定责任。如果,其处理得当,而不是对一个前员工的诉求置之不理,悲剧还会发生吗?

一个欠薪纠纷,毁掉了14个生命,也毁掉了刘某,这个或许也曾满怀梦想进城寻找幸福的年轻人的一生。这个悲剧,对所有人是一个警醒。

它提醒所有人在遭遇不公正时,应理性、克制,万不可用暴力来维权。法律与生命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底线,任何情况下不应突破。另外,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资方,均应该从这个悲剧中吸取教训。如果,大家能够将心比心,尊重法律,不是冰冷地对待一个人,很多悲剧或许就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