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政府要多算PPP项目的长远账

2014-09-28 07:17:32 谭浩俊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段时间来,多个省份相继推出了规模庞大的PPP项目,其中,福建公布28个PPP试点推荐项目,总投资1478亿元,青海推介的80个PPP总投资1025亿元。安徽等省份也将在近期推出PPP试点项目,初步估计达万亿元规模。此前,财政部也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推广运用PPP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项目示范。

所谓PPP,就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投资回报。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合作具有长期性,操作具有市场性,可以有效运用社会资本,缓解政府和财政的资金压力。

这些年来,涉及公共领域、公用事业、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基本都是由政府包干。这些不仅引发了政府大搞“土地财政”的热情,使房价快速上升,而且政府负债迅速攀升,严重影响了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相反,社会资本则因为投资通道少,不断抱怨资本没有出路。显然,推行PPP模式,让社会资本与政府紧密结合到一起,无疑将有效提升公共项目的建设能力,提升公用事业的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大大缓解政府的融资压力。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PPP项目大多是盈利能力不是很强的公共设施、公共项目,且投入资金数额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到PPP项目中来,就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一方面,要在推进市场化的同时,不增加使用者、特别是居民使用者的负担,如水、暖、气等。否则,此项改革就很难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要想使PPP模式顺利推进,就必须给社会资本足够的利益回报。否则,社会资本是不可能参与的。

也正因为如此,政府在PPP模式中就必须扮演利益共同体和利益平衡嚣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可以与社会资本共同建设一部分项目,共同承担责任、享受利益。而这,显然是对那些有一定盈利空间的项目;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必要的财政补贴,使那些没有多少盈利空间,但必须建的公共项目,也具有相应的利益回报,让社会资本有兴趣参与投资、参与建设、参与管理。

也许有人会说,让政府对公共项目建设进行补贴,不等于是政府直接建设了。从表面看,确实存在这样的想象空间。但从这些年来政府直接对公共设施等进行投入的情况看,不仅政府负债迅速攀升,而且投入效率极低。更重要的,许多公共项目如今都成了地方政府甩不掉的包袱。也就是说,政府在公共项目建设上,不仅一次性投入很大,维护保养等的投入也很大。如果能够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让社会资本来投入与经营,政府的负担可能会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大大提高。

政府在PPP项目上,更多的要算“长远账”,而不是“眼前账”,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而不是眼前的利益得失。别的不说,这些年地方各种负债每年需要支付的财务成本,就足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项目建设中来了,就足以形成有效地吸引社会资本的政府补贴了,更何况,政府还有那么沉重的债务要偿还呢。

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好PPP模式?各地决不能只看效应、不看效果,只讲推项目、不看可操作性。政府可以推出一批供社会资本选择的项目,但一定要把每个项目可以获取的收益以及提供的政策摆出来,让社会资本进行选择,而不要为了PPP而PPP,为了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想一想,按照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推出的PPP项目,除了笼统的项目投资之外,几乎没有地方对项目能否吸引到社会资本进行认真研究,更没有可供社会资本进行评价选择的相关数据与政策,又如何能够引起社会资本的兴趣呢?

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PPP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前提是,政府在这一举措中要有诚意,要有具体的方案,有利益回报的空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到社会资本的进入。不然,就会像这些年来推出的一些对社会资本开放的其他项目一样,成为一种摆设。

如果要想使此项工作能够有效地向前推进,应先将水、暖、气等盈利能力相对较好的项目推出,在此基础上,再按照不同项目的不同性质,提出不同的引资方案,供社会资本选择。切莫再像过去一样项目推出一大批,最终合作成功的寥寥无几。

谭浩俊(江苏 职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