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病”新潮会被拍死在沙滩上吗?
2015-10-30 17:09: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通过手机看病,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莫把“手机看病”当“治病神器” 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与看病需求之间严重倒挂,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增加医疗成本又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手机看病”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实现部分医疗资源对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对医疗资源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无论是治疗手段还是科技创新,都是一种进步。 但是,“手机看病”在现实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首先不同的病人都有个体差异,就算是同一种病情,治疗时都必须因人而异,看病抓方。医生单凭网上的几句询问就开诊断书本身就是行内大忌。其次,医生面对面的对病人“察言观色”是了解病情的最有效方法。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虽不严格遵循中医的这套程序,但是也会要求病人即时通过现代化的医疗仪器查找病因,才敢对症下药。何况,像孙悟空这样的神仙给凡人看病时都要“悬丝诊脉”呢,有哪个医生敢说自己就有隔空看病的把握呢? 另外,虽然近来年一些手机看病软件如雨后春笋涌出,但是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医生通过移动医疗APP对病人进行诊断,是否涉嫌院外行医仍难以判定。当“手机看病”达不到预期效果或产生医疗纠纷时,消费者正当权益就没有一个现实依据。一方面,“手机看病”时医患双方没有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关系。另一方面,“手机看病”产生医疗纠纷时,很难保留证据。所以,“手机看病”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大风险,病人应谨慎使用。[详细] “手机看病”须先诊实“医患信任” 从媒体报道来看,升级优化的“手机看病”服务平台,已经突破了“自查+轻问诊”的简单模式,开始着力于实现“问诊-处方-购药-报销”的全服务闭环模式。也就是说,患者辛苦麻烦地上医院能做到的事,今后凭借“手机看病”也基本可以实现。那么,为今之计,我看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政策对接,而更需要努力铺垫的,则还是一度缺失的“医患信任”。 “手机看病”须先诊实“医患信任”——这种基础“诊治”给了社会公众什么样的诚信认定和评价,其实也决定了“互联网+医疗”各种服务平台的生存与发展。“手机看病”只有迅速有效地做到了医患之间的“以诚换信”,它就不会给人一种“医生浮在天上”的虚幻感觉,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深信不疑,这种新的服务模式,既明显节省了患者的支出,也让医生由于获得了价值体现,而更加牢记和注重优质服务。 我以为,就“手机看病”软件的设计初衷来看,的确可称是最大程度地尊重了每一位医生的时间和专业,使之在保证有效医患交流和正确诊断处方的基础上,让名医院、名医生等优质资源,不再仅仅是大城市居民的特权,让基层群众也能方便享受到名医专家的全天候服务。所以,人们不难相信“手机看病”的神奇之处,而在宣传引导中,能否细细分析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把搭好医患之间的“信任之桥”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无疑尤为重要和必要。[详细] |
相关阅读:
- [ 10-22]“滴滴医生”能否让看病变轻松?
- [ 10-15]“便宜治病”的执念是在控诉看病贵
- [ 10-15]读懂卫生厅长“治病偏方”受热捧背后的期待
- [ 10-09]让预约看病成为一种好习惯
- [ 09-17]保障廉价药供应也是一种公益
- [ 09-16]专家辛苦看病,黄牛党轻松赚钱,怎么办
- [ 09-10]谁来拯救“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病?
- [ 05-26]贪腐院长频出,看病焉能不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