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手机看病”新潮会被拍死在沙滩上吗?

2015-10-30 17:09: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通过手机看病,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当许多市民还新鲜于通过手机上网预约挂号,以缓解去医院看病的排队难、缴费难时,“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似乎又掀起了“手机看病”的新潮。近日,一款最新的“手机看病”app登陆福州并开始推广。通过这款app,患者能够实时在线与医生沟通,医生开出电子处方后,还可在网上药店下单,不久,药品就会速递到家中。(10月30日《福建日报》)

莫把“手机看病”当“治病神器”

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与看病需求之间严重倒挂,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增加医疗成本又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手机看病”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实现部分医疗资源对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对医疗资源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无论是治疗手段还是科技创新,都是一种进步。

但是,“手机看病”在现实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首先不同的病人都有个体差异,就算是同一种病情,治疗时都必须因人而异,看病抓方。医生单凭网上的几句询问就开诊断书本身就是行内大忌。其次,医生面对面的对病人“察言观色”是了解病情的最有效方法。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虽不严格遵循中医的这套程序,但是也会要求病人即时通过现代化的医疗仪器查找病因,才敢对症下药。何况,像孙悟空这样的神仙给凡人看病时都要“悬丝诊脉”呢,有哪个医生敢说自己就有隔空看病的把握呢?

另外,虽然近来年一些手机看病软件如雨后春笋涌出,但是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医生通过移动医疗APP对病人进行诊断,是否涉嫌院外行医仍难以判定。当“手机看病”达不到预期效果或产生医疗纠纷时,消费者正当权益就没有一个现实依据。一方面,“手机看病”时医患双方没有形成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关系。另一方面,“手机看病”产生医疗纠纷时,很难保留证据。所以,“手机看病”在现阶段还存在很大风险,病人应谨慎使用。[详细]

“手机看病”须先诊实“医患信任”

从媒体报道来看,升级优化的“手机看病”服务平台,已经突破了“自查+轻问诊”的简单模式,开始着力于实现“问诊-处方-购药-报销”的全服务闭环模式。也就是说,患者辛苦麻烦地上医院能做到的事,今后凭借“手机看病”也基本可以实现。那么,为今之计,我看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政策对接,而更需要努力铺垫的,则还是一度缺失的“医患信任”。

“手机看病”须先诊实“医患信任”——这种基础“诊治”给了社会公众什么样的诚信认定和评价,其实也决定了“互联网+医疗”各种服务平台的生存与发展。“手机看病”只有迅速有效地做到了医患之间的“以诚换信”,它就不会给人一种“医生浮在天上”的虚幻感觉,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深信不疑,这种新的服务模式,既明显节省了患者的支出,也让医生由于获得了价值体现,而更加牢记和注重优质服务。

我以为,就“手机看病”软件的设计初衷来看,的确可称是最大程度地尊重了每一位医生的时间和专业,使之在保证有效医患交流和正确诊断处方的基础上,让名医院、名医生等优质资源,不再仅仅是大城市居民的特权,让基层群众也能方便享受到名医专家的全天候服务。所以,人们不难相信“手机看病”的神奇之处,而在宣传引导中,能否细细分析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把搭好医患之间的“信任之桥”放在第一位,这一点无疑尤为重要和必要。[详细]

短评

推广“手机看病”亟需法律“清障”

“手机看病”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受到诸多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遗憾的是,在“手机看病”不断发展和普及的当下,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完成“新陈代谢”,“手机看病”依然处于法律真空地带。所以,要想“手机看病”得到有序规范的推广,就应该在法律上进行优化和补充,实现有法可依的目标。

事实上,“手机看病”不过是传统诊疗模式的延伸,但其所具有的便捷、灵活的属性,却是传统诊疗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基于此,有必要立足于法律视角,为“手机看病”畅通阻滞,从而惠及更多的病患,满足他们的诊疗需求。(刘建国)

对“手机看病”难题,监管要出来说话

滞后于的行政监管,往往会拖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后腿。以手机看病为例,手机看病app在现实中推进并得到实践,已经走在了医疗监管部门的规范前面。人们对手机看病的效力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怎么看,事实上是对行政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这种先有手机看病,后有争议、观望、疑惑,医疗监管部门不应置身事外,当甩手掌柜。

对“手机看病”,须结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管理办法》等法规,结合医疗保险制度和患者需求,规范医疗行为,提出创新管理办法,既让手机看病方便市民,又避免手机看病侵犯患者权利,扰乱医疗行业。(卞广春)

“手机看病”,仍是看起来很美

除了制定网络看病的相关法规,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外,还要解决好“手机看病”中的收费模式问题。如果网络看病无法最终与医保有机结合、全面绑定,则“手机看病”就难以做大,更难走远。同时,网络看病平台自身,也存在着收费模式问题,其难以仅只靠当前的一轮轮融投资,来解决其APP免费化所带来的收支逆差之寒冬。只有让“手机看病”取得实实在在的疗效,人们才能充分信任之,才会心甘情愿掏钱上网看病。

“手机看病”,看起来是个好东西,但当下,还一时难以做到掏出手机,就可看病、看好病,从此消弥医生与患者的时空距离。只有先祛其自身“顽疾”,才能让它不仅看起来很美,还能“看”过之后,让患者、医生、网络平台,众皆美美才行。(陈怀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