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治理“超标”电动车不能只靠“温柔一刀”

2015-12-18 17:21:58 张洪瑀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交警让一名违规骑行超标电动自行车的市民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签字。李挺摄

根据去年出台的《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以及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在福州市区三环以内(含三环辅道)驾驶超标电动自行车上路的车主,依法将被处以200元的罚款。不过这一地方性法规执行后,福州交警暂扣的车辆却堆积如山。(12月18日 人民网)

尽管《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自2015年1月1日已经正式开始实施,很多市民对于福州开展的超标电动车专项整治活动还是甚为不满,交警对于执行200元的罚款也觉得颇有难度。可见,这项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并未深入人心。

从制度本身来说,治理超标电动车,改善城市交通治理软环境,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好事。虽然市民对超标电动车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大多数人并未真正意识到其危害。

超标电动车行驶速度快、制动性能不足,驾驶者往往不按常规行驶,一会儿变道、一会儿加速,给正常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俨然成为非机动车行驶道上的“飙车一族”。

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购买超标自行车也有其无奈的一面。轿车出行成本高、公交车时间长、车上人太多、正常公交线路拥堵“伤不起”等等硬伤让普通市民只能选择更快、更方便的超标自行车。交管部门在制止市民随意超速、驾驶超标电动车的同时,也要谋划好其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譬如加快福州地铁的运营进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市民有更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禁止超标电动车出行也就少了很多阻力。

治理超标电动车上路只是治标,而从生产、销售源头进行堵截才是治本良方。超标电动车大多从外地生产,跨省进行执法显然难度较大,而对本地的销售商的查处就要轻松很多。既然要逐步整治、淘汰超标车,就应该按规定对销售超标车的商铺予以停售。不但能给广大市民起到很好的正面宣传和提醒作用,再进行整治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目前来看,超标自行车多得抓都抓不过来,表明福州仍未具备完全取缔超标电动车的软硬件环境。实施必要的补救措施,设置一个更为合理缓冲期,加大对超标电动车的执法宣传都不可或缺。如果执法过程只是简单的“温柔一刀”,必然会造成群众满意度下降,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得到良好的推广。

精彩短评:

电动车管理不能走“突击治理模式”

为何交警整治超标电动车却费力不讨好?我认为,主要是公众对相关部门的“突击治理模式”深感不适。以前,交警对超标电动车“不闻不问”,如今却趋之若鹜;以前,只是罚款20元意思意思,如今却要“依照200元的标准去罚款”。如此突兀的变化,让公众一时难以适应,情绪上出现反弹。试想,连一线民警都颇不自信的感慨:“20元还可以罚得动,要是都依照200元的标准去罚款,有些不现实。”公众怎可快速完成“脑筋急转弯”?(薛家明)

查处超标电动车“别等畸形儿生出来”

在市场的起端,超标电动车还在进入。在查处的终端,超标电动车已经无处安身。监管部门也很挠头。问题出在了哪里?问题出在了部门各自为政上,各管一段上。就拿超标电动车来说,厂家的生产是没有人过问的,商家的销售是没有人过问的。而到了路上这个环节,交警部门却是不允许的。(郭元鹏)

对电动车应强化精细管理

对这类交通工具的使用实行更精细的管理,十分必要。如加强其户籍化管理,对于符合标准的车辆核发牌照,定期进行年审,对不合格的车辆采用淘汰制度,并建立车辆档案。完善电动车准驾制度、非机动车保险制度、连带责任制度和牌照户籍制度,才能真正将电动车纳入常态化管理轨道,从根本上改变管理短板、无序行驶的现状。(张全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