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吴志光老师和兰新荣在课堂上。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单人校的坚守,感动与无奈并存 高永维 学校只剩下了一名学生,按理说与其他学校合并也并无不妥,只是这样一来学校离家肯定就远了,学生上学就会成为问题,甚至可能会因此导致辍学。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单人校被保留下来,老师选择默默坚守,可能这样会比并校产生更多的费用,但是即便就是如此,这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决定,应该被给予充分肯定,也肯定会赢得群众的赞许。 但是,单人校除了让人感动之外,其实也透着淡淡的无奈。乡村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少,无非就是跟着父母进了城,单人校的出现其实是乡村“衰落”的缩影,而单人校里唯一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城的。我们不否认单人校里任课教师的水平,甚至一对一的教学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但是当一所偌大的学校里只有一名学生,他(她)没有玩伴、没有嬉闹的对象,这样的童年会是快乐的吗? 化解单人校的无奈,并非没有办法,但是任重道远。从短期来说,单人校肯定不能撤,必须要保证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从中期来说,单人校多位于偏僻艰苦的地方,可以考虑对村民进行整体移民,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从长期来说,则要使农村重新兴盛起来,让村民在村里实现就业创业,让农村留得住人气,这样学校里也会书声琅琅。 [详细] 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不值得称道 张兰军 从教职工与学生比例上,我们国家规定县城小学1∶21, 农村小学1∶23。而类此1∶1的师生比,对教育资源本很紧缺的偏远山村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浪费。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上,(即便是小学阶段),贵在“术业有专攻”,这既可减轻教师授课负担,又可有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可如此这般,“数语音美”一肩挑,接二连三得六年,中间即便老师尽心尽力,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尤为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等,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集体中学习,在合作中交往,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可再看此一个学生的学校,师生一共两人,无论升旗、做操,还是游戏、学习,就这么师生二人相依相伴,形单影只。再加上孩子回家后,父母不在身边,只有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照顾,孩子要想身心健康成长,充满阳光活力,恐怕难! 其实,此一个学生的学校,并非该村1-6年级学龄儿童就此一个,而是其它孩子在大人接送下,去了虽远些但软硬件条件更好的学校。这里,可否在“此一个孩子”的接送上,相关方面动动脑子,想想办法?比如,由政府出头,拿出一定数量的报酬,求助相关村民,在其接送自己孩子上学的同时,顺便捎带上“这一个”?毕竟,此一个教师的坚守,一年的工资支出也不是个小数目。而由政府出资,求助村民接送,既增加了接送者收入,又盘活了当地教师资源,还可让孩子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可谓一举多得,值得一试。 [详细] 更多观点 “一人学校”彰显教育公平的范本 公平不是空洞的说辞,也不是高深的道理,而是落实到民众生活细节的真实“获得感”。具体到教育公平更是如此,不让一个孩子辍学,需要用“一人学校”这样的切实行动,落到实处,让民众可感可知。从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到“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落实教育公平依然任重道远。恰因此,“一人学校”彰显的教育公平,更具有范本意义。(孙维国)
|
相关阅读:
- [ 05-27]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不值得称道
- [ 05-24]莫让“空壳化”成了农村学校的标签
- [ 05-24]学校毒跑道是如何检测合格的?
- [ 05-19]学校足球场900元/小时,贵吗?
- [ 05-13]学校广播需有个折中音量
- [ 05-13]学校勿成校园欺凌“第一道防线”
- [ 05-12]比“塌陷区学校”更可怕的是“秘密”
- [ 05-12]期待更多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